【摘要】立足學科、教師和學生三個支點,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不僅是新時代高校落實意識形態(tài)責任制的根本要求,更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幫助青年學生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
【作者簡介】李國娟,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光霞,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1418)。
【原文出處】《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京),2018.3.67~7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項目批準號:16JZD041)的階段性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1]青年大學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生力量和重要擔當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sup>[2]這些重要論述不僅突出了加強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性,更明確指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全員育人中的引領作用和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奠基作用,同時,也對高校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必須圍繞學科、學生和教師三個核心要素,挖掘并遵循其內在的規(guī)律,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
一、注重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有其自身的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注重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規(guī)律出發(fā),不僅是學科建設的基本原則,也是有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基本遵循。
首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整體性要求傳播教育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門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新興學科,是關于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基本原理。[3]2005年“馬克思主義理論”被確立為一級學科,學科建設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在整體上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可以說,整體性特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最鮮明的特征。這一特征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在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博大精深,“不下大氣力、不下苦功夫是難以掌握真諦、融會貫通的”,[4]只有從本本出發(f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反復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才能理論聯系實際,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上不斷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4]也才能更好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真正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從整體上向學生完整、系統(tǒng)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及其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時代性和實踐性要求傳播教育的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fā)展著的理論,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傳播教育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彰顯時代性、實踐性并展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重要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這就要求,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不僅要注重其理論的整體性,還要注重凸顯理論的時代特點、實踐特征和中國特色。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研究和總結,既要求真,也要求新,著力引領學生領會與時俱進地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解決中國問題,又是如何向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理論只有結合實踐,講解才能更有穿透力。
最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意識形態(tài)性要求傳播教育的同向性和協同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性,是價值功能和科學功能的完美結合。從學科建設的組織保障來看,高校要立足于“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從落實黨委意識形態(tài)責任制的立場出發(fā),大力加強協調配套的管理機制建設,加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如在師資隊伍、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資源投入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資源上的保障,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成優(yōu)勢學科,為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要切實保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其他各學科之間同向同行。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大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及其他各科教師攜手共進,同時突出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引領作用,實現全員育人;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與其他各科課程同頻共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加強校內外合作,跨學科合作,塑造“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全校“大思政”教育氛圍,確保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步推進,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注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
堅持不懈地傳播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要注重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還要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
首先要根據“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遵循“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能者為師”的規(guī)律,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按蜩F必須自身硬”,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就必須建設一支穩(wěn)定的、高素質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教師隊伍,而且確保教師團隊的梯隊性和整體性等特點。這一要靠一支理論水平高或教學經驗豐富的技術過硬的專家教師隊伍(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和理論教育家等)來引領提升;二要靠不斷吸引更多將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視為光榮使命和終身追求的優(yōu)秀教師來穩(wěn)定鞏固;三要靠大力培養(yǎng)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來發(fā)展壯大,通過傳幫帶以及各種教學和實踐鍛煉平臺,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理論水平、研究能力和教學有效性。
其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時代性等特點,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有效性。一是要突出“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2]高校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途徑就是堅持不懈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師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2]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傳授,更要注重價值引領,一方面要把握好學生的思想脈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擰緊人生總開關;另一方面還要引領學生在行動上將個人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同頻共振,更好地服務社會。
二是要重視課堂教學,發(fā)揮好主渠道作用。課堂是學校育人的主陣地,不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演練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是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敬畏、珍惜講臺,更要站好、站穩(wěn)、站住講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也特別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及其科學理論體系講好、講準、講透,還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將馬克思主義課堂教學與課外社會實踐相結合,展示理論的科學性與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的統(tǒng)一。
三是要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一方面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學校的黨團組織、學生社會實踐、第二課堂以及校園網絡育人陣地的有機統(tǒng)一,凸顯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中的引領作用,構建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整體合力。另一方面要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校園氛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1]所以從學校的層面看,應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2]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滲透到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從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涵養(yǎng)和育人作用。
四是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吸引力。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師“一言堂”或者“滿堂灌”的現象,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也影響了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因此,堅持不懈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探索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遵循“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的原則,注重搭建高效快捷的教育教學立交橋。如積極探索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網絡運用三維課程組織形式,形成課上課下、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互動機制,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yǎng)課程以及專業(yè)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突出隱性和顯性教育相融通,實現從“思政課程”主渠道育人到全方位立體化育人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有效提高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的廣度與深度,真正實現“三全”育人。
五是要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增強教學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注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教學,更要與時俱進,注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理論成果的演變與創(chuàng)新,突出實效性。尤其值得強調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研水平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著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的層次和水平。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方面要加強科研,吸收提煉最先進的理論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認真?zhèn)湔n、精心編寫教案和編制課件等,努力打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相長的生態(tài)課堂,用科研來反哺教學,用教學來助推科研,實現師生共贏的育人效果。
三、注重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
堅持不懈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注重學科規(guī)律、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立足青年大學生、圍繞青年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就成為每一位高校教師的重中之重。
首先,大學生的成長具有個性化和階段性的特點,需要采取適當措施,關心呵護學生的健康成長。要將學校打造成一個360度的德育大熔爐,從課堂到校園、餐廳、寢室等所有學生活動的場所,從教師到輔導員、管理者等所有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團隊,從知識傳授、價值引領、道德示范、文明養(yǎng)成、靈魂塑造等人文素養(yǎng)方面到個人的情感歸宿、人際關系、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出國考研等微觀層面,全方位、全員、全過程地助力學生的成長及全面發(fā)展,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宣傳塑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其次,在傳播過程中,學生對抽象的理論接受起來有難度,需要教師轉換話語表達方式,講好講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青年學生的接受意趣具有活潑、生動、新穎等特點,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將理論教學貼近現實生活,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更接地氣,將抽象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明白,使之更好地為廣大學生所理解、所接受,真正入耳入腦入心;要進一步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話語進行探討,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方式和手段,不斷增強感召力、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
再次,青年大學生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快,但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對當今各種錯誤思潮和思想意識,往往缺乏明辨力,需要教師幫其撥云驅霧。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的深入發(fā)展,各種思潮紛至沓來,競相發(fā)聲,如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普世價值論等,加之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各種途徑不斷加大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力度,對青年學生的思想產生沖擊,導致部分學生在思想上出現迷茫和偏差。因此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的陣地建設,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清各種錯誤思潮的由來、實質及危害,開展必要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防止大學生思想發(fā)生偏向,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就顯得至關重要。一個國家需要有高度的理論自信和戰(zhàn)略定力,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需要有高度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對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認同定力,唯此,才能自覺抵制國內外敵對勢力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
另外,隨著以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等各種微產品為標志的微時代的到來,青年大學生是其中最活躍的群體之一,他們掌握新媒體新技術新平臺的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新媒體網絡陣地平臺來拓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傳播渠道,運用并借力新媒體和生動的網絡話語來推動網絡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使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傳播更具大眾化、生活化、形象化、具體化、個性化、多樣化。但同時,網絡是把雙刃劍,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價值觀,所以必須構筑堅固的“精神防線”,凈化優(yōu)化新媒體空間環(huán)境,保證為大學生網民提供正能量。
最后,根據大學生參與欲、表現欲強的特點,升級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傳播方式,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學習并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成立大學生理論宣講團或學科型理論社團等各種理論學習的社團??诒鄠骱脱孕惺痉妒且还蔁o形的正能量,可以輻射和引導身邊同學,發(fā)揮朋輩效應。讓學生在全校范圍內以主題班會、社區(qū)微講堂、微黨課、組織生活和支部活動、各種形式的知識比賽或演講比賽、各種定期的經典朗讀或宣講活動等為載體從校內走向校外,與學校周邊村鎮(zhèn)社區(qū)攜手,深入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在主動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社會服務,強化理論認同。
總之,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就要從學科、教師和學生出發(fā),遵循其各自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更新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內容、擴大傳播主體和客體,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才能實現愛馬、講馬、學馬、信馬、用馬的完美結合和有效統(tǒng)一,才能真正為學生的一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也才能保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實”。[1]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梅榮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三要點[N].光明日報,2015-12-31(16).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