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閆方潔,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41)。
【原文出處】《教學與研究》(京),2020.5.95~103
課程名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對應章節(jié):第七章 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xiàn)
學情分析與教學思想:
本專題是教材最后一章的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有教師會簡單化甚至直接忽略這一部分的內容。一方面,是因為很多老師覺得在現(xiàn)時代談論共產主義是一件不合時宜的事情,自己沒有足夠的理論自信來說服學生;另一方面,是因為有老師覺得共產主義本來就是教材的一個尾巴,應該將重點放在哲學和政治經濟部分。這兩種觀點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共產主義學說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綱領,忽略這部分的教學會使整門課的教學呈現(xiàn)“頭重腳輕”的現(xiàn)象,極其不利于學生準確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減少課程教學的整體性;其次,學生越困惑的問題越成為教學的重點問題,老師不應回避,而應該在提升自己理論水平的基礎上,迎難而上、解疑釋惑。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認為,應該充分重視這一專題的價值,并將其作為教學重點。本專題的根本目標在于論證共產主義理想的歷史必然性問題,通過闡明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樹立學生關于共產主義的信念。為了較好地達到教學效果,我們在本專題中將從以下維度出發(fā)來進行講授。第一個維度,“回到馬克思”,還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共產主義的本真認識;第二個維度,“回應質疑”,在完整把握共產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對學生腦海中常見的疑惑一一進行破解;第三個維度,“歷史的眼光”,講清楚歷史發(fā)展的傳承性、理想的階段性與實踐性,破除犬儒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影響。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深入理解共產主義實現(xiàn)的歷史必然性和長期性;
(3)使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關系;
(4)強化學生對共產主義的認同,使其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統(tǒng)一。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共產主義理想實現(xiàn)的歷史必然性;
(2)共產主義理想實現(xiàn)的艱巨性;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現(xiàn)實道路。
教學方法和策略:
(1)以問題為導向,突出問題意識;
(2)“破”、“立”結合,破除學生思想迷霧,以正確觀點重構學生意識;
(3)說“理”與談“情”相結合。
課程資源:
(1)學校精品課程網站(XX精品課程);
(2)學校XX學習平臺。
教學內容與安排——課堂導入:
以前每當我講到共產主義這一章時,總會有同學下課來問我:老師,您能不能私下里告訴我,您真的相信共產主義會實現(xiàn)嗎?幾乎每一屆都會有同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經過和同學們的廣泛交流,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對共產主義的內涵、特征及其實現(xiàn)等問題存在一知半解的片面化認知,甚至還有一些庸俗化認知。這節(jié)課我們將最大程度地還原共產主義的本真思想,幫助大家厘清思想迷霧,消除對于共產主義的種種歪曲和誤讀。
一、回到馬克思:何為“共產主義”
這一部分主要教學目的是“回歸馬克思”,回歸到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來全面理解共產主義思想。
(一)馬克思預見共產主義社會的方法論原則
1.在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許多多思想家熱切地關注著人類社會的未來,并提出自己的預見,特別是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曾詳盡地描繪過理想社會的圖景。但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人們對未來社會的預見往往帶有濃厚的空想性質和幻想色彩,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預見未來的科學方法,也無法真正參透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他們基于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研究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矛盾,第一次揭示了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對共產主義社會作出了科學的展望。
2.在剖析資本主義舊世界的過程中闡發(fā)未來新世界的特點。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的預測,是在科學地批判和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過程中作出的。他們在開始投入社會斗爭洪流的時候,就明確地意識到不能抽象地、隨意地談論未來社會,不應該到哲學家們的書桌里去尋找謎底,而應該首先致力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馬克思明確指出:“新思潮的優(yōu)點又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地預期未來,而只是想通過批判舊世界發(fā)現(xiàn)新世界”。①
3.在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中不斷深化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認識。
預見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既從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找靈感,更從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尋找啟示?,F(xiàn)實中的社會主義社會本來就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雖然它距離未來社會的高級階段即典型的共產主義社會尚遠,但從社會性質上來說是一致的。因此,在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認識上,從社會主義社會中得到的啟示應該比從資本主義社會中得到的啟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4.立足于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對各種細節(jié)作具體描繪。
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來社會時,總是只限于指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原則和基本特征,而把具體情形留給后來的實踐去回答。針對有人提出的在革命成功后應采取什么措施的問題,馬克思尖銳地指出,問題“提得不正確”,“現(xiàn)在提出這個問題是不著邊際的,因而這實際上是一個幻想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唯一的答復應當是對問題本身的批判”。②
(二)理解共產主義的四種維度
要完整地理解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需要關注四個維度,分別是作為理論形態(tài)、價值理想、現(xiàn)實運動和社會制度層面的共產主義。
1.理論形態(tài)層面:共產主義是一種政治觀點和思想體系。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原本是19世紀40年代眾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潮中的一個流派,但是,馬克思在親自參加工人運動的基礎上,不僅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還與恩格斯一起創(chuàng)立了無產階級的行動綱領和奮斗目標——共產主義。在《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在人本主義哲學的大背景下批判地建立起自己的共產主義理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在清除掉人本主義哲學背景的同時,直接將共產主義規(guī)定為特定生產力基礎上的社會形態(tài)。以《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作為起點,馬克思開始以共產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面目活躍在世界舞臺上。隨著《共產黨宣言》問世,馬克思從思想上批判和摧毀了工人運動內部的各種粗陋、空想和機會主義的流派,創(chuàng)立了劃時代的科學共產主義理論。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學說博大精深,既包含有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終極理想意蘊,又具有不斷實踐和積淀的現(xiàn)實機制和維度,是在實踐基礎上理想和現(xiàn)實的完美的統(tǒng)一。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作為理論形態(tài)的共產主義既是一種思想體系又是一種政治觀點,是二者的有機結合。
2.價值理想層面:共產主義是一種美好理想。
馬克思從來不僅僅在道德層面控訴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建構在對人類社會尤其是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基礎之上,共產主義是理性的產物。但這并不意味著否認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理想所承載的價值意蘊,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美好勾畫,如《共產黨宣言》中說:“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雹墼诠伯a主義建構的價值體系中,正義取代壓迫,公平取代剝削,自由發(fā)展的人取代受奴役的人,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取代少數人的全面發(fā)展。不得不承認,共產主義關于人類文明的價值目標是偉大而無私的,無論對于何種社會中的人們都具有永恒而深刻的吸引力。
3.現(xiàn)實運動層面:共產主義是一種“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
共產主義是馬克思揚棄空想社會主義的結果,更是他批判資本主義的結果。馬克思畢其一生都在研究資本主義、批判資本主義,通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而共產主義就是批判、改造、推翻舊世界的產物,共產主義是揚棄并徹底拯救資本主義唯一出路。由此可見,雖然共產主義高于現(xiàn)實,但是,馬克思從來都沒有把共產主義作為一種外在的、脫離現(xiàn)實的、抽象的、先驗的理想社會來看待。相反,馬克思認為,就其現(xiàn)實性而言,共產主義的深刻含義恰恰在于它脫胎于現(xiàn)實世界,并且是一種旨在改變現(xiàn)實世界的運動。
需要指出的是:講清楚共產主義本質上是一種運動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接下來批駁“共產主義渺茫論”的關鍵。
4.社會制度層面:共產主義是一種社會制度。
這一部分是對教材中“共產主義基本特征”的詳細闡述,也是教學重點。教師不僅僅要簡單地描述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從社會基本矛盾、社會結構入手,講清楚為什么共產主義會建構出全新的社會制度。
(1)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
這一論斷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層面對共產主義社會的特征進行了界定。首先,在生產力層面,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為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一方面,資本主義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生產力為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準備了物質基礎。如前所述,共產主義不是超驗的,它脫胎于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充分肯定了資本主義在發(fā)展生產力方面的成就,而作為資本主義的繼承物,共產主義自然要繼承資本主義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進程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共產主義對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源于它通過生產關系的變革,克服了原有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部矛盾。馬克思曾明確指出,生產資料私有制是制約資本主義持續(xù)不斷解放生產力的桎梏,社會化大生產必然要求突破生產關系私有制的狹隘界限。所以,“廢除私有制甚至是工業(yè)發(fā)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個社會制度的最簡明扼要的概括”,④“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⑤因而,作為資本主義替代物的共產主義將會通過廢除私有制以及實行普遍的生產資料公有制,來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持續(xù)解放。
共產主義在生產關系領域的變革除了表現(xiàn)在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外,還表現(xiàn)為消費領域的按需分配原則。共產主義社會“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實現(xiàn)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將最終實現(xiàn)人類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生產資料將實現(xiàn)社會直接占有。當然,正如恩格斯在《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中明確提出的那樣,“財產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實現(xiàn)的,它必須建立在因發(fā)展工業(yè)、農業(yè)、貿易等而產生的大量的生產力和生活資料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因使用機器、化學方法和其他輔助手段而使生產力和生活資料無限增長的可能性的基礎之上。也正如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的那樣,只有在生產力增長起來,在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實行共產主義“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則。
教師需要闡明的是:共產主義的這一特征是由歷史唯物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關系的基本原理決定的。
(2)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共產主義將呈現(xiàn)出與以往全部社會截然不同的社會面貌。其中,最突出的一個表現(xiàn)為,在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將會消亡。階級是在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上產生的現(xiàn)象,它的產生雖然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但卻使人類社會陷入大規(guī)模的內部分裂和紛爭之中。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經濟剝削,以及為了維護這種剝削而建立的政治壓迫,是人類社會中不平等現(xiàn)象的重要根源。有剝削、有壓迫,就有反抗、有斗爭。于是,在社會內部就出現(xiàn)了階級之間的斗爭。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由于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已經使所有人的物質利益都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經濟利益劃分的性質,由于全體社會成員根本利益的一致,社會已不再會因為經濟利益的不同而劃分為不同的社會集團并進行相互間的斗爭。于是,階級消滅了,階級剝削和壓迫不復存在,階級斗爭也隨之消失。在共產主義社會,國家也將消亡,作為階級壓迫工具的軍隊、警察、監(jiān)獄等將失去作用。
同時,在共產主義社會,由于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fā)展,工業(yè)與農業(yè)、城市與鄉(xiāng)村、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必將歸于消失。工業(yè)與農業(yè)、城市與鄉(xiāng)村、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是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促進了人類工業(yè)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但是,這些發(fā)展是以某種程度上犧牲農業(yè)、鄉(xiāng)村和體力勞動者的利益為代價的。在階級社會中,這三大差別發(fā)展成為三種嚴重對立的社會現(xiàn)象,它們之間的對立是整個社會不平等的重要表現(xiàn),也是社會生活不和諧的重要根源。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由于私有制和利益對立的消除,由于舊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三大對立歸于消失。
除此之外,到共產主義階段不僅社會內部是和諧的,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間也將達成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并不是放棄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式來改造和利用自然。在共產主義社會,為生產而生產的利潤動機不復存在,物質生產不再不顧人的實際需要而盲目擴張,人類文明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將達到動態(tài)平衡與和諧。最后,與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和社會關系的高度和諧相聯(lián),人們的精神境界得到極大提高,這是共產主義新人的重要體現(xiàn)。
教師需要闡明的是:共產主義的這一特征是由歷史唯物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的基本原理決定的。
(3)實現(xiàn)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
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也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在共產主義社會,人的發(fā)展是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個體高度自由自覺基礎上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認為,那時,人擺脫了自然經濟條件下對“人的依賴關系”,也擺脫了商品經濟條件下對“物的依賴性”,實現(xiàn)了人的“自由個性”的發(fā)展。需要指出的是,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指的是全體社會成員的發(fā)展,或每一個人的發(fā)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發(fā)展。那時,在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平等,社會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實現(xiàn)了真正的統(tǒng)一,社會發(fā)展不再以犧牲某些個人的發(fā)展為代價。
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全面發(fā)展突出體現(xiàn)為,勞動方式以及勞動意義的改變。首先,共產主義社會消除了舊式的勞動分工。共產主義社會里仍然會有分工,但這是自覺的新式的分工,不再是生產者全面發(fā)展的限制。其次,自由時間的大大延長。在共產主義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維持社會生產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會不斷縮短,人們只需要從事較少時間的勞動,就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足夠的物質財富。這樣,人們就可以有大量的自由時間來從事科學、藝術等活動,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極大地促進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而這種自由時間里的活動反過來又成為提高勞動者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再次,勞動不再是單純的謀生手段,而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時,勞動能力和勞動時間不再是分配消費品的尺度,因而勞動擺脫了謀生的壓力,成為發(fā)揮人的才能和力量的活動。在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會成為吸引人的勞動,成為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但這決不是說,勞動不過是一種娛樂,一種消遣,就像傅立葉完全以一個浪漫女郎的方式極其天真地理解的那樣。真正自由的勞動,例如作曲,同時也是非常嚴肅,極其緊張的事情”。⑥總之,共產主義是人類解放的實現(xiàn),那時人類將最終從支配他們生活和命運的異己力量中解放出來,實現(xiàn)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開始自覺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
教師需要講清楚“自由王國”的哲學意義、“自由”和“必然”的辯證關系,同時,可將科技發(fā)展、人工智能等問題與自由時間的增多這一問題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自己對于共產主義的理解。
二、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本部分的教學目的是要破除學生對于共產主義的各種錯誤認識,論證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實現(xiàn),雖然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共產主義作為價值理想和現(xiàn)實運動,卻已經在現(xiàn)實中確確實實地存在;共產主義社會既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又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社會理想;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既有必然性,又有長期性和艱巨性,需要我們不懈地為之奮斗,也的確值得我們?yōu)橹畩^斗。
(一)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1.錯誤觀點之一:有人提出,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麻醉,與宗教無本質差異,不具備現(xiàn)實性。
回應:共產主義理想和文學作品中的“烏托邦”、宗教中的“天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當然,共產主義是關于未來社會的美好愿望,但是,這是一種“去神秘化”、‘去空想化’的愿望,它不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也不是未來的幻化,而是一種具有“歷史必然性”的理想。
所謂共產主義是一種具有歷史必然性的理想是指,在共產主義的實質及其定位這一問題上,馬克思提出了革命性觀點,實現(xiàn)了對這一概念的“去神秘化”與科學化。馬克思用社會形態(tài)的范式和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邏輯來看待共產主義理想,把它堅定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共產主義沒什么特殊的,它不過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社會形態(tài)演進規(guī)律的必然結果。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xiàn)是合乎歷史規(guī)律的,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2.錯誤觀點之二:有人說,共產主義對于按需分配和消滅私有制的設想違背了人性,不具備現(xiàn)實性。
回應:需要不等于欲望,并非所有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在當今時代的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中,需要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客觀的、真實的需要,不滿足它們會導致機體的損害;一種是主觀的、虛假的需要,其滿足與否對機體并無影響。資本為了增殖自身,源源不斷地制造出多余的虛假需要,然后通過廣告、時尚等途徑教化人們進行購買,以這種方式來解決產品的過剩問題。馬克思指出:“工業(yè)的宦官迎合他人的最下流的念頭,充當他和他的需要之間的牽線人,激起他的病態(tài)的欲望,默默地盯著他的每一個弱點,然后要求對這種殷勤服務付酬金?!雹呷藗冇玫蛯哟蔚摹惢男枰种屏讼蚋邔哟涡枰纳A,導致病態(tài)的欲望,代替了健康的有限需要。而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們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異化的需要被克服。
關于對消滅私有制的回應。一方面,私有制是歷史的產物,它隨著一定的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產生;另一方面,同樣也會隨著生產力的繼續(xù)發(fā)展而趨向消亡。除此之外,《共產黨宣言》明確指出,“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⑧共產主義“共”的是資本,因為資本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使一部分人犧牲了自由、獨立與活力。而共產主義并不是要消滅個人占有制,不是要消滅“個人掙得的、自己勞動得來的財產”,恰恰是要重建個人消費品所有制,認為共產主義就是要取消一切私人財產的都是以訛傳訛的誤讀。
(二)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本部分的教學目的一方面在于,論證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實現(xiàn),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認識到,共產主義作為價值理想和現(xiàn)實運動,已經在現(xiàn)實中確確實實地存在。
1.正確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系。
“兩個必然”:“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⑨
“兩個絕不會”:“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xiàn)的。”⑩
正確理解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長期性,還必須完整準確地理解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命題的“兩個必然”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命題的“兩個決不會”的關系。前者是講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后者是講這種必然性實現(xiàn)的時間和條件。
2.社會主義社會的充分發(fā)展和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需要很長的歷史時期。
在全世界實現(xiàn)共產主義,首先取決于社會主義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取決于這些國家所經歷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共產主義只有建立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fā)展和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無論是社會財富的充分涌流,人們精神境界的不斷提高,共產主義新人的培養(yǎng)和成長,都需要經歷漫長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本身又包括由低級到高級的漫長發(fā)展階段,我們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的階段,只有在一切條件具備之后,社會主義才可能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對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長期性估計不足,超越階段企圖“跑步進入共產主義”,造成了嚴重的后果,而社會主義時期,還存在遭受嚴重挫折和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性。
3.在當代堅持共產主義理想的意義。
錯誤觀點之三:既然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是十分遙遠的事情,那么是與當代人無關的。
回應:要注意摒棄對共產主義社會理想采取“人間天堂式”解讀,把共產主義實現(xiàn)的長期性理解為“共產主義渺茫論”,對共產主義喪失信心;相反,如果采取“人本式”、“運動式”解讀,就會發(fā)現(xiàn)共產主義最關懷人的發(fā)展,是最切社會實際的運動。要把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結合起來,才能正確認識共產主義到底是否遙遠、到底值不值得追求的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說過:“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xiàn)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11)共產主義不是在某個時刻就會突然到來,共產主義本質上是一種運動,通過這種運動消滅現(xiàn)存不合理的狀況,建設一個更加公平、更加自由、更加合理的社會。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資產階級對工人的每一次讓步,資本主義國家的每一次政策調整,都是朝向共產主義的運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樣是朝向共產主義的運動。
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必須正確認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這對關系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認識和把握。大體上,我們可以從時間、層次和范圍三個維度加以考察。
1.從時間上看,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的關系是最終理想與階段性理想的關系。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也就是我們的最終理想,它的實現(xiàn)需要許多代人的接續(xù)奮斗,在這個接續(xù)奮斗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階段性的理想。只有通過實現(xiàn)一個一個的階段性理想,才能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如果說最終理想只有一個,那么階段性理想則可以有許多個,而究竟會有多少個以及會有怎樣的階段性理想,則取決于理想追求的歷史起點的高低、奮斗過程的長短以及社會條件的影響。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過程就像萬里長征,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著未來邁進,因而必然包含著許多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我們在追求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理想,是當前正在著力追求的階段性理想或近期理想。經過幾十年來的努力,這個理想正在逐步化為現(xiàn)實。
2.從層次上看,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的關系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關系。我們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也是我們黨的最高行動綱領。但追求黨的理想和實行黨的綱領,必須從中國當下的實際出發(fā),從實現(xiàn)最近的目標開始。我們黨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區(qū)分了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并闡明了二者的關系。盡管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發(fā)展,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偉大成就,我們當下所處的歷史起點不同了,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區(qū)分仍然是正確的。我們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綱領沒有變,而且也不會變,但在當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是我們黨的最低綱領在當前的要求。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tǒng)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是從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fā)的,也沒有脫離黨的最高理想。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12)
3.從范圍上來看,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的關系也是全人類理想與全體中國人民理想的關系。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體現(xiàn)的是全人類解放的共性,是面向全人類的。中國人民當然要樹立遠大理想,但這個理想不只屬于中國人民,而是屬于全人類。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共產主義理想也是“共同理想”,而且是面向全人類的更大的共同理想。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主要是面向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成員的,是全體中華兒女和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無疑具有“共同”性,但與全人類相比,又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方面的個性特色。當我們講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時候,不僅是指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也包含著對“中國道路”的認同,即我們是通過中國自己的道路來追求社會主義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這種中國特色和民族特色并沒有否定理想的共同原則,而是把共同原則與國情民情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展現(xiàn)出更豐富的色彩。
教師強調:必須以辯證思維把握和處理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關系,不能用簡單化的態(tài)度來對待它,而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和歷史思維去把握它。
四、結語: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實現(xiàn)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tǒng)一,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習近平指出:“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13)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嶄新的時代,為當代青年特別是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實施人生才華的極為有利的歷史機遇。
當代青年要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勇做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繁榮富強,我們的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我們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肩負歷史重任,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當代中國青年要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投身黨和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奮斗。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不僅是說說,而是要敢于承擔時代的責任,勇于創(chuàng)造,做走在新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zhí)著的信念、優(yōu)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人民群眾一道放飛青春夢想。每一次我們在自己崗位上不斷向善、傳播正能量,每一次我們?yōu)楦淖儾缓侠淼纳鐣F(xiàn)象而努力,我們都是在朝向共產主義。任何社會的發(fā)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時代匯集在一起推動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那種認為在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道路上自己可有可無的觀點,是一種懦弱的歷史虛無主義。如果每一個人都認為未來與我無關,那么美好的生活就永遠不會到來。
教學評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堅持了問題意識和時代意識,不回避重大問題和疑難問題,教師圍繞學生關心和困惑的問題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解答,將抽象的理論與鮮活的實際相結合;教學設計理論性強、內容充實、資料豐富,層次分明、邏輯清楚,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成果。
課后思考題:
請同學們結合本節(jié)課的學習,從自身的學習和生活出發(fā),談談在當代堅持共產主義理想的意義。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頁。
②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41、647頁。
④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3、414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4頁。
⑦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4-225、414頁。
⑨(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166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頁。
(1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16頁。
(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7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劉建軍:《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人類在更高層次上回歸故鄉(xiāng)》,《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年第7期.
[4]劉建軍:《論共產主義理想的歷史形態(tài)》,《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