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部通過構建全方位的備課制度,一方面根據(jù)教師研究專長與治學特長打造出各具風格的研究型特色課堂,另一方面凝聚全體同仁集體智慧,培育出體現(xiàn)中國人民大學特色的教學成果——創(chuàng)新課堂,產(chǎn)生了良好的口碑和積極的影響。今后,教研部將按照習近平關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六要”“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進一步建設一流教學隊伍,打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金課,為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貢獻具有中國人民大學氣派的品牌方案。
【關鍵詞】以研促教;特色課堂;創(chuàng)新課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作者簡介】趙玉蘭,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2)。
【原文出處】《思想教育研究》(京),2019.10.82~86
【基金項目】本文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重點項目“馬克思恩格斯原典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三章的教學”(項目編號:19GJJB035)階段成果。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課)作為高校本科生必修的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在某種程度上是最具理論性、抽象性甚至思辨性的。對于這樣一門課程,單純依靠籠統(tǒng)泛泛的講授、五花八門的案例甚至心靈雞湯式的灌輸,均難以真正實現(xiàn)理論的入腦入心。毋寧說,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理服人”。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zhì)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9-10。馬克思在此以逆推的邏輯所闡述的理論與群眾的關系,同樣適用于“原理”課的教學。毫無疑問,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切實地傳授給大學生,讓他們真正理解、掌握、吃透理論,他們才能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成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因如此,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特別強調(diào),“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2]。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特別強調(diào)以學理性和理論性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品格和魅力,倡導以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秉持“以研促教”的教學理念,依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部(以下簡稱“原理教研部”),從教學個體、教學團隊和教學制度3個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從而開拓出教學改革的3大路徑,逐步建成具有人大風格和人大特色的“原理”課程。
一、打造研究型特色課堂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64年的馬列主義發(fā)展史研究所和始建于1986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傳統(tǒng)是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獨特基調(diào)和底色。以這一傳統(tǒng)為基礎,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綜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等學科方向,統(tǒng)籌組建了匯聚國內(nèi)頂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和中青年學者的原理教研部,形成了研究厚重、特色鮮明、結構合理、比例適中的老中青一體化的教學團隊。正是立足于這樣一個專業(yè)背景、治學方向各不相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隊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以大綱、教材為基本準繩的前提下,通過融入厚重的思想理論和獨特的治學底蘊,打造出一批既具深度又有廣度的研究型特色課堂。所謂研究型特色課堂,就是以學理性、研究性為基本特征,通過教師個體對不同問題、不同主題和不同專題的相對深入的理論講授,構建各具特色的“原理”課堂。具體來說,研究型特色課堂注重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建設:
(一)立足經(jīng)典著作,夯實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是經(jīng)典作家親自創(chuàng)作并完成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源頭活水。把經(jīng)典著作融入“原理”課堂,有助于使相對抽象、刻板、單一的條框理論具體、生動和豐富起來,進而使基本原理的理論性、思想性更加厚重和深刻。因此,研究型特色課堂注重把經(jīng)典文本如《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自然辯證法》《矛盾論》《實踐論》等納入講授框架,根據(jù)不同主題融入不同內(nèi)容,通過把教材的理論體系回溯到經(jīng)典作家的文本體系而深化理論講授。這不僅有助于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文本、文思和文風,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歷史視野,而且有助于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強化理論認識,進而提升其閱讀經(jīng)典、研習理論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二)融入生平傳記,彰顯偉人魅力
作為“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兩大發(fā)現(xiàn)的創(chuàng)立者,馬克思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不僅具有理論、思想、文筆方面的不凡魅力,而且具有極為高尚、高貴、高潔的人格魅力。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尤其值得青年后輩認真學習,細細品味。正如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的,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崇高理想、為人類解放不懈奮斗的一生”,“是不畏艱難險阻、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戰(zhàn)斗的一生”。[3]3-5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原理”課要想真正在理論上、思想上征服學生,就必須讓馬克思這位偉大導師真真正正地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研究型特色課堂恰恰通過在不同情境、主題下對馬克思人格、人生的探析,對其事業(yè)、理想的考察,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馬克思。由此所彰顯的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偉大人生在使學生高山仰止的同時,亦增進了其理論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極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關照社會現(xiàn)實,深化理論把握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既是豐富的、深刻的、整體性的理論體系,又是以現(xiàn)實問題、現(xiàn)實社會為指向的世界觀、方法論。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1]136。習近平將其進一步概括為:“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sup>[4]9實踐性可謂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研究型特色課堂高度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解答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從而既促進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論運用,又使之看清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的背后實質(zhì)。特別是針對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些對青年學生極具迷惑性的錯誤思潮如“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特色課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理論武器,通過透徹分析相關思潮的歷史源起、思想實質(zhì)及現(xiàn)實影響,深刻揭示其錯誤的根源和本質(zhì),從而進一步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與科學性,使學生懂馬信馬,言馬行馬。
(四)開拓國際視野,擴展理論視域
“原理”課的教學不僅要有理論維度、現(xiàn)實維度,還要有世界眼光、國際視野。研究型特色課堂一方面以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為依托,通過介紹馬克思主義在西方世界產(chǎn)生的廣泛影響和積極作用,從當代的視角凸顯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從而有力地激發(fā)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熱情,深化其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另一方面,研究型特色課堂以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為關注對象,特別是通過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資本主義世界的新動向、新變化,揭示其背后不變的基本矛盾和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彰顯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學說的科學性以及“兩個必然”論斷的科學性。在廣闊的國際視野下,青年學生既對資本主義的本質(zhì)和趨勢有了根本認識,又對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圖景有了全面把握,從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認同。
正是立足研究厚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遵循教材的邏輯結構和基本框架,保證教學內(nèi)容全面完整的前提下,積極發(fā)揮教師個體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不同方面對課程內(nèi)容作了相對縱深的挖掘,建設出一批各具風格的特色課堂,從而使“原理”課教學在深刻性、豐富性和生動性上有了顯著提升,從根本上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質(zhì)——博大精深。
二、培育集體式創(chuàng)新課堂
在發(fā)揮教師個人積極性和能動性的同時,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教改方案,力求實現(xiàn)教學團隊的規(guī)模效應,打造體現(xiàn)整體合力的教學軍團。2018年,原理教研部首次推出了作為集體智慧結晶的教改成果——創(chuàng)新課堂,這成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課教學改革的又一路徑。
創(chuàng)新課堂以教材為基礎,按照授課內(nèi)容精心設計了17個專題,具體包括:第1講:你認識馬克思嗎?第2講:讓我們來談談馬克思主義吧!第3講:可否告訴我,世界是什么?第4講:“物”與“我”的江湖?第5講:關于這個世界,我能認識什么?第6講:身在這個世界,我可以做什么?第7講:你確定你知道“人是什么”?第8講:士兵甲和拿破侖之間的差別,只是一個“歷史”?第9講:我們每個人真的都是“商品”?第10講:“資本”秘史;第11講:漫長的人類現(xiàn)代化之路;第12講:解密資本主義的發(fā)家史;第13講:全球化時代的人類生活困惑——人與機器,誰主沉浮?第14講:什么是好的社會——有一個地方,叫烏托邦;第15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十月革命及其世界歷史意義;第16講:中國道路,你怎么看?第17講:關于共產(chǎn)主義的夢想,可以有。
創(chuàng)新課堂在總體設計上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內(nèi)容緊扣教材。17個專題與教學大綱,特別是教材各章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是完全契合的。第1-2講對應教材的導論部分,主要涉及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總體介紹;第3-8講對應教材的第一至三章,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主要涉及馬克思主義的物質(zhì)本體論、認識論、實踐觀以及唯物史觀等;第9-13講對應教材的第四至五章,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部分,主要涉及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理論、資本原始積累、剩余價值理論以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及其趨勢等;第14-17講對應教材的第六至七章,即科學社會主義部分,主要涉及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進程、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多樣性以及共產(chǎn)主義的必然趨勢等。第二,形式生動活潑。一方面,一系列提問式理論問題的設定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大量明快活潑的表述亦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強課程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此外,社會熱點問題的涉及也有助于提高課程的現(xiàn)實指向性與理論針對性,提升學生的關注度,從而打破其對“原理”課所形成的只在抽象理論范圍內(nèi)打轉(zhuǎn)的片面印象。相應地,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設計上,創(chuàng)新課堂亦提倡授課內(nèi)容的豐富和全面,鼓勵教學形式的多樣與創(chuàng)新。第三,講授博采眾長。創(chuàng)新課堂的17個專題完全按照授課教師的教學特長和研究專長進行部署,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與研究、教師與專題的無縫對接,由此形成了每講都是獨到內(nèi)容、每講都是獨好風景、每講都是獨特精品的總體格局。相應地,學生在每一講的學習中,面對的是本專題的最優(yōu)教師,感受的是本專題的最佳課堂,收獲的是本專題的最精知識。
作為原理教研部集體智慧的結晶,創(chuàng)新課堂的每一講都有吸引學生的秘密武器,新意十足。我們試舉幾例。在第1講“你認識馬克思嗎?”中,創(chuàng)新課堂側重從文獻、資料的豐富性、生動性來吸引學生。于是,來自特里爾馬克思故居、伍珀塔爾恩格斯故居、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史研究所、德國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德國洪堡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有關馬克思的大量珍貴圖片、手稿、文獻和影像材料悉數(shù)登場,從而使馬克思的形象、生平、著作和思想鮮活、生動、具體地呈現(xiàn)出來,這在使學生眼界大開的同時,亦使其真正“走近馬克思”“走進馬克思”。在第5講“關于這個世界,我能認識什么?”中,創(chuàng)新課堂注重馬哲與中西哲視域的融合,即首先從西方哲學史的宏大視野對傳統(tǒng)的認識論觀點進行總體梳理,繼而以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毛澤東的《實踐論》中的名章佳句為核心,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進行層層深入闡釋。與此同時,對中國哲學中關于認識與實踐關系的典故旁征博引。由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主、中西哲學為輔的三重路向構成縱橫交錯的開闊視域,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觀有更深刻的領會與把握。在第9講關于“商品”的專題中,創(chuàng)新課堂不僅以馬克思在《資本論》開篇的經(jīng)典闡述為依據(jù)對商品進行了細致闡釋,而且結合沃爾夫?qū)ず栏竦摹渡唐访缹W批判》對現(xiàn)代消費社會下商品的多重意義和表征進行深入開掘,這種從經(jīng)典到當代的比較視角不僅有益于學生充分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及其蘊含的勞動的二重性,而且有助于其對現(xiàn)代消費社會的根本把握,進而深化對資本主義社會本質(zhì)的認識。在第13講“人與機器,誰主沉浮”中,創(chuàng)新課堂不僅追溯了從古希臘到20世紀的科技發(fā)展歷程,特別是近代以來的4次技術革命,而且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出發(fā)揭示資本主義體系下科學技術對工人、科學技術勞動對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控制和束縛,實現(xiàn)了歷史與當代的對接。同時,創(chuàng)新課堂也特別對當下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問題作出深入的馬克思主義分析,從而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大分析力和現(xiàn)實解釋力,增強學生對新事物、新思潮的辨別力和把握力。
總之,創(chuàng)新課堂作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教研部首次實現(xiàn)的集體教改成果,在集中優(yōu)質(zhì)師資、打造優(yōu)質(zhì)課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評價。
三、構建全方位備課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原理”課教學改革之所以能夠穩(wěn)步推進、不斷深化,是同原理教研部全方位的集體備課制度密不可分的。集體備課制度之所以是全方位的,是因為它不僅涉及與“原理”課教學直接相關的備課、討論,還涉及教師相互學習借鑒的教學展示與教學評議、針對特定問題的理論研究,更涉及國內(nèi)外層面的理論研討、學術訪問與交流。作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教研部的一大教學改革路徑,全方位的備課制度成為打造優(yōu)質(zhì)教學課堂、建設一流教學隊伍的重要保障。
(一)教學研討、教學觀摩和理論研究是集體備課制度的主要內(nèi)容
一月一次的集體備課制度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教研部的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制度,亦是推進課程建設的核心制度,它的首要內(nèi)容是教學研討。教學研討主要圍繞“原理”課所涉及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問題進行集體交流、討論和切磋,從而促進教學經(jīng)驗、教學資源、教學手段的共通共享,實現(xiàn)教學質(zhì)量的共同提升。教學觀摩以教研部的一位或多位教師的教學展示為對象,就教學內(nèi)容的講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儀態(tài)的展現(xiàn)等進行個人自評和集體點評,從而既促進教師個體對自身教學活動的全面認知,又促進教師之間在教學方式上的交流互鑒,特別是資深教師的教學展示和教學評議能夠?qū)η嗄杲處煹某砷L發(fā)揮積極的傳幫帶作用。理論研究是教學研討的進一步深化,它針對特定的理論難點和焦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集中深入的研討交流,通過集體的分析、研究得出清晰、明確、完整的理論解答。這對于加強“原理”課的理論講授、有針對性地回應學生的社會關切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三原則”是集體備課制度的基本共識
原理教研部通過規(guī)范、有序的集體備課制度,在“以研促教”的教學理念基礎上形成了指導教學工作的3條基本原則。一是注重“原理”課教學的整體性。強調(diào)作為體系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性,是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討論的重要主張,[5]而這一主張亦是原理教研部所堅持的首要教學原則,即既要重視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整體性,又要重視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整體性,還要重視教學內(nèi)容、教學體系和教學梯隊的整體性。二是鼓勵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個體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形式,如師生對談、分組辯論、團隊展示等,全面運用多媒體、紀錄片、微電影乃至新興科技等教學手段,增強課程的生動性與感染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三是善于以現(xiàn)實激活理論?!霸怼闭n的教學必須讓現(xiàn)實照進書本,以現(xiàn)實問題為中介激活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就此而言,中國的國內(nèi)環(huán)境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的光輝成就,國際環(huán)境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資本主義的新動向,都不啻為激活理論的重要因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現(xiàn)實實踐相結合的最佳體現(xiàn)。
(三)對外交流與理論學習是集體備課制度的重要補充
就國內(nèi)層面而言,原理教研部高度重視同國內(nèi)各高校的同行進行經(jīng)驗交流與分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研部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北京市高教學會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會組織的年會以及各種備課會,通過參與大會主題報告和課程展示等環(huán)節(jié),既展現(xiàn)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課團隊的教學風采,又加強同各高校同行的交流與互鑒。原理教研部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主辦的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活動,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講壇”“思想政治理論課青椒論壇”等,深化理論認識,提高教學質(zhì)量。近期非?;鸨摹爸苣├碚摯笾v堂”亦為原理教研部的集體備課和研討提供了重要平臺,深化了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和基本理論的把握,為“原理”課教學夯實了理論基礎。就國際層面而言,一方面,原理教研部依托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論壇”“海外學者講壇”等著名學術品牌舉辦的近百場講座,同一大批國際知名學者就馬克思主義的文本、理論和當代影響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交流研討,既對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有了總體把握,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原理教研部同國際同行特別是德國馬克思主義學者建立了國際交流的長效機制,分批次組織教師赴柏林參加馬克思主義學術研討會,并到特里爾的馬克思故居進行學術交流。這在擴大教師國際視野的同時,亦為“原理”課的教學提供了直接、鮮活的素材。
總之,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教研部秉持“以研促教”的教學理念,通過構建全方位的備課制度,成功開創(chuàng)出具有人大風格的研究型特色課堂和集體式創(chuàng)新課堂。它們不僅是中國人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大潮中的一道亮麗風景。今后,我們將按照習近平“六要”“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進一步建設一流教學隊伍,打造“原理”金課,為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貢獻具有中國人民大學氣派的品牌方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diào)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張雷聲.整體性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