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伊香蕉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返回教學研究

                思政課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錯誤觀點和思潮探析
                魏志奇
                [摘要]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因其特殊性往往會引發(fā)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蔓延。辨析和批判錯誤觀點和思潮,是堅持思政課課程屬性的根本要求,是破解思政課重難點問題的內在需要,也是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必然要求。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辨析和批判錯誤觀點和思潮,必須特別重視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錯誤觀點和思潮的辨析與批判。要在注重提升思政課教師學術水平的同時,更加注重“六要”的培養(yǎng)和提升;要在注重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要在注重宏大敘事的同時,更加注重答疑釋惑。
                [關鍵詞]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錯誤社會思潮;思政課;意識形態(tài)
                [作者簡介]魏志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文出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津),2021.3.146~153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發(fā)展階段的重要論述研究”(項目號:21LLMLB055)、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重點建設項目(項目號:JGZD202013)的階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①。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不僅會即時引起社會大眾對事件本身的廣泛關注,而且往往會加劇社會意識的多元裂變和價值觀念的激烈碰撞,因而也是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傳播的“熱點時刻”。由于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宣揚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及時有效“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是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題中應有之義。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往往容易引起錯誤觀點和思潮的蔓延,必須不斷探索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思政課教學直面錯誤觀點和思潮的有效路徑。
                一、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容易引起錯誤社會思潮的蔓延
                社會思潮是以一定思想理論為基礎,反映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的某種利益或訴求,并對社會生活有廣泛影響的思想觀念或傾向②。作為社會生活的“晴雨表”、社會變遷的“風向標”和社會矛盾的“指示器”,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下的社會思潮,是對其時社會存在的一種主觀映照③。概言之,社會思潮主要有如下一些特點:一是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變革背景,是社會思潮產生的必要條件;二是特定的社會思潮以一定的社會心理和思想理論為基礎,并反映特定利益主體的利益要求或者思想和觀念傾向;三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其大容量、快速度、超文本、及時互動等特點,拓寬了社會思潮的傳播渠道,擴大了社會思潮受眾面,尤其是運用新媒體最多的青年學生成為重要接受主體。從種類和數量來看,根據相關研究,近年來我國出現的社會思潮數量上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出現頻次較高、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族主義、實用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民粹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等④。從時間節(jié)點和發(fā)生場域來看,在每五年一次的黨代會前后,在改革開放涉及利益調整的重大關節(jié)點,在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發(fā)生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時候,各種社會思潮異?;钴S。
                在所有容易引發(fā)錯誤社會思潮傳播的重要因素中,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因對社會秩序和公共生活具有嚴重沖擊性、快速擴散性和極端危害性而對社會意識和價值觀念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一方面,圍繞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普遍焦慮的社會情緒和紛繁蕪雜的消息傳播,以及大眾審視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多樣視角,都加劇了人們思想意識的高度分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裂變。另一方面,自媒體時代這種分化和裂變極容易被放大和聚焦。由于社會大眾對重大公共突發(fā)事件高度敏感和高度關注,人們的各種價值判斷和政治態(tài)度極容易受到錯誤社會思潮和觀點的影響,進而對社會政治體系及其所代表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產生嚴重沖擊和消解,甚至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各種意想不到的意識形態(tài)風險。也就是說,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往往能夠在很短時間內產生新的社會場域,構筑新的價值關系,這種新的社會場域和價值關系很自然地成為各種利益訴求、價值訴求、思想訴求和政治訴求進行深層次較量的“角斗場”。如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突發(fā)公共事件發(fā)生后,錯誤觀點和思潮傳播與蔓延的主客觀條件都比以往更為方便,相關研究表明,疫情期間尤其是疫情初期,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整體呈現較為活躍和復雜的態(tài)勢。因此,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發(fā)生后,快速辨析和認清各種錯誤觀點及其背后代表的思潮,對更好地處理突發(fā)公共事件、更好地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都極為重要。
                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產生的錯誤思潮和觀點很多,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以“個體主義”的“生活敘事”沖擊瓦解“國家和民族”的“宏大敘事”。宏大敘事尋求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總體性解釋和整體性把握,而個體主義的“生活敘事”則完全基于個體視角,以個體境遇和個體情感為出發(fā)點,尋求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解釋權。“個體主義”的敘事方式不僅會消解對社會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整體性理解和完整性解釋,得出“以偏概全”式的結論,而且通過將整體事件拆分成一個一個的個體事件,在無限放大“個體悲慘命運”中隱喻和“透視”所謂“系統(tǒng)性的社會政治問題”;同時,在敘事情感和敘事價值上,順著“個體主義”的“生活敘事”的基本邏輯,其必然的結果是否定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宣揚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一些流傳甚廣的“名言”如“時代的一?;覊m,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就是典型的“個體主義”的“生活敘事”。二是以極端自由主義拒斥法律約束和制度規(guī)范,拒斥國家合法權力。極端自由主義思潮反對國家權力,將政府看作完全的守夜人,認為政府只需在極少條件下保護個體的安全,甚至個體安全也可由個體自己解決。這種錯誤觀點直接消解了政府及時有效組織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極端自由主義者認識社會問題時會假定一個天然的前提,即個體權利時時處于被國家及其官僚體制所剝奪的危險邊緣,因此他們往往反對社會約束和社會規(guī)范,蔑視承擔社會義務。上述錯誤觀點在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也很常見,如以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名義,指責打擊造謠傳謠是限制公民言論自由⑤,如將這次疫情的蔓延歸結為“不讓人講真話不準媒體報道真相的惡果”等,如批評使用“健康碼”等正常疫情防控手段為“系統(tǒng)性侵犯自由”。三是以“局部問題整體化”“特殊問題普遍化”“一般問題政治化”等方式進行制度歸因和制度溯源,并借此否定制度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會暴露各種社會問題和體制弊端,這毫無疑問是需要直面和改進的,但錯誤思潮往往意不在此,其核心在于通過操弄社會熱點與大眾痛點,把種種具體問題和一般制度下都會出現的社會問題統(tǒng)統(tǒng)歸結為政治問題,進而探源各種問題背后的“制度困境”,并以此從根本上否定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以上錯誤觀點和思潮,從理論立場上來講,是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從思想基礎和方法論來看,是以唯心主義歷史觀和抽象人性論為基礎,割裂和顛倒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從現實后果來看,錯誤觀點和思潮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解釋力和權威性形成極大消解;侵蝕了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認同、理論認同、制度認同、文化認同;向社會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使人們以各種消極、非理性心態(tài)看待政府和國家。
                二、辨析和批判錯誤觀點和思潮是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題中應有之義
                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錯誤觀點和思潮傳播快、影響大,是引發(fā)意識形態(tài)風險的重要來源。思政課只有及時辨析和批判錯誤觀點和思潮,及時回應現實熱點難點問題,回應學生思想疑惑,才會有生命力和說服力。辨析和批判包括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出現的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是思政課課程屬性的根本要求,是破解重點難點問題的內在需要,也是提升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必然要求。
                (一)堅持思政課課程屬性的根本要求
                思政課具有科學性、德育性和實踐性等屬性,但從根本屬性來看,政治屬性是其根本屬性。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辦好思政課提高至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要求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確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⑥。這明確地指出了我國高校思政課的政治屬性,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陣地、主課堂和主渠道”⑦,落實立德樹人是思政課的根本任務。
                思政課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具有鮮明意識形態(tài)屬性。高校是各種思想文化和社會思潮的“主產區(qū)”,既為大學生提供了吸收各種思想文化養(yǎng)分的沃土,也必然地成為各種社會思潮爭奪受眾者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思想活躍,對各種新知識、新觀點和新思潮具有敏感性和好奇心,但由于其心理認知、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不穩(wěn)定、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種消極甚至錯誤觀點和思潮的影響,尤其是各種追求標新立異、否定權威、否定傳統(tǒng)的錯誤觀點和社會思潮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意識形態(tài)教育,是灌輸和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政課作為高校宣揚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必須堅持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即通過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歷史觀和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既然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宣揚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就必須直面錯誤社會思潮,如果任由錯誤社會思潮影響廣大青年,思政課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就無從體現。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各種矛盾和問題隨時可能演變成為潛在的社會風險和意識形態(tài)風險;各種突發(fā)公共事件應對不當也隨時可能轉化為各種意想不到的“灰犀?!焙汀昂谔禊Z”事件。思政課的課程屬性,要求其必須及時關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中出現的錯誤觀點和思潮,有效應對和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
                (二)破解思政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的內在需要
                一般來說,思政課的教學重點是四門思政課的核心概念、主要理論和基本結論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教學難點是指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或者學生感到思想困惑的地方。思政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是提升思政課建設質量和成效的關鍵,是思政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思政課教學的重點難點,究其根本是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如何引導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2019年8月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指出,思政課建設,就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引導學生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⑧。
                錯誤觀點和思潮與思政課重點和難點在內容上存在反向契合關系。所謂反向契合,就是二者的內容是一致的,但方向卻是截然相反的,結果是互相沖突和相互抵消的。也就是說,錯誤社會思潮消解和侵蝕的正是思政課教學的重難點問題,錯誤社會思潮蔓延將導致學生信仰迷茫、信念模糊、政治認同流失、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具體來說,第一,錯誤社會思潮傳播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虛無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背道而馳,與思政課教學的重難點形成直接對立;第二,通過種種外在包裝,錯誤社會思潮往往以守衛(wèi)“人道”“良心”、以“理性之光”“啟蒙思想”的名義,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使主流意識形態(tài)被污名化和邊緣化,如堅守主流意識形態(tài)就是“極左”,污蔑愛國主義是“流氓的庇護所”等;第三,錯誤社會思潮通過操弄社會熱點和大眾痛點,利用青年求新獵奇、思想活躍、挑戰(zhàn)權威的心理特征,具有很大的魅惑力,以致有一些人直呼多年的政治教育是“上當受騙”;第四,錯誤社會思潮沖擊干擾了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培育的有效性,客觀上增加了本身就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難點問題的難度,使得思政課單純依靠正面理論說教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認同的難度越來越大⑨。
                與此同時,當前一些思政課,一方面還在延續(xù)單向正面話語灌輸的教學體系,很多思政課堂仍然按照教材內容陳述“是什么”和“怎么樣”,對“深層問題繞著走”;另一方面,對重大時代問題和突發(fā)公共事件等現實問題缺乏主動積極回應,不能迅速、有效為學生答疑釋惑,對“尖銳問題躲著走”。但這些“深層問題”和“尖銳問題”往往就是思政課的重難點問題。在思政課教學中,我們應該常常回答這樣的問題:能不能把理論上的重點難點問題和學生思想實際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結合起來?能不能把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結合起來?我們認為,只有找到思政課教學內容與錯誤社會思潮的內在契合點,通過辨析和批駁錯誤社會思潮,積極主動回應和解答學生思想困惑,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上能發(fā)聲、發(fā)好聲,才能更好破解思政課教學的重難點問題。
                (三)增強思政課教學思想性和理論性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雹馑颊n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須從思想深處和靈魂深處觸動人、教育人和引導人?!袄碚撝灰獜氐?,就能說服人”。只有增強思想性和理論性,思政課才能“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學生才能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懂、真信、真用”,對思政課才能“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由此觀之,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就不能簡單地將思政課知識化,而要強化思想引領和價值指引;不能為了追求趣味性和娛樂性,使思政課脫離思想的旨趣而滑向低俗化、庸俗化,要避免思政課堂寶貴的時間被逸聞趣事和花邊新聞占據。這就要求思政課必須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堅持提供充滿思想高度和理論深度的內容,讓學生關鍵性的思想困惑得到解決。
                增加有思想高度和理論深度的思政課內容的供給,對錯誤社會思潮的辨析是重要途徑。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應自覺結合社會現實問題和重大公共突發(fā)事件,對錯誤社會思潮和熱點問題進行評判分析,在辨析和批駁錯誤社會思潮中,讓學生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思想力量。舉例來說,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對新冠病毒的阻擊戰(zhàn)、整體戰(zhàn),也是一場輿論戰(zhàn)、思想戰(zhàn)。講好疫情這堂思政課,必須增強思想性和理論性?!皶r代的一?;覊m,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從個體和局部角度來看,可能是正確的。然而,要讓一場歷史罕見的疫情不揚棄“一粒灰塵”,卻也未免太過苛責。制度設計、政治決策,永遠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利益,何況這是瞬間可以奪人生命的病毒。國家民族和社會集體就其根本而言只能是宏大敘事,絕對的個體主義就是要通過把國家民族和社會集體的確定意義和莊嚴神圣一一拆解,讓其凌亂不堪,不僅不復莊嚴神圣,而且顯得虛偽丑陋。同時,透過此次疫情,我們看到的不是大國崛起與小民尊嚴的沖突,恰恰相反,正是大國崛起保護了無數人的生命,避免了多少家庭的支離破碎;只有國家崛起了有尊嚴了,人民才有真正的安全、自由和尊嚴。上述錯誤觀點和思潮回歸到根本性的思想問題上,還是人性論、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問題。我們據此得出結論:否定人的社會性的抽象人性論,是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世界觀根源;貶低、拒斥民族國家和社會集體,制造個人與國家的對立,反對將個人置于社會共同體下,反對法律約束和制度約束,從根本上講都是個人主義價值觀和極端自由主義世界觀的具體體現。
                (四)增強思政課教學親和力和針對性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指出,要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親和力,就是要通過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增強思政課的親近感而不是疏遠感;針對性,就是思政課教學要以問題為導向,精細滴灌,精準育人。如果思政課教學照本宣科、大水漫灌,教學內容就很容易變成空洞的說教,很容易被學生認為是“大唱贊歌”。這種思政課教學可以保證“政治正確”,但卻失去了教學的親和力和生動性。思政課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核心,是讓學生既認同和接受思政課傳導的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又不感到空洞、乏味和厭倦。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學的內容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社會生活,甚至貼近學生的社交媒體和朋友圈;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學要抓住價值導向的重點內容,聚焦學生思想困惑和思維盲點,抓重帶輕,精選案例,精制講義,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11)。201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的通知》要求思政課要“構建重點突出、貼近實際的教學體系”。
                我們認為,有關錯誤社會思潮的辨析和批判,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很好的樣本,在此過程中,可以把理論轉化為道理,把說教轉化為討論,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社會思潮是一個時期社會現實問題在思想領域的反映,從一定意義上說,它聚集了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困惑和不解。通過辨析錯誤社會思潮,一是可以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摸準學生思想困惑和認知局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科學謀劃、精心制作相關專題,使思政課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思想實際。二是有助于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有助于拉近理論與現實的距離,有助于在敘述方式上更加契合學生的社會生活與個人生活體驗;同時還有助于由淺入深、由衷及里、潛移默化地進行價值引導,讓學生感到理論并不陌生,思政課并不枯燥,思政課就在社會生活中,就在大眾關注的社交媒體和朋友圈里。
                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發(fā)展演變往往是一堂非常生動、非常具有親和力的“大思政課”。在網絡媒體上,“四個自信”曾被錯誤觀點和思潮嘲弄質疑,但在此次疫情中,“四個自信”得到了歷史性驗證。我們僅用十多天時間就建成兩座超級傳染病專門醫(yī)院,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性成果,讓我們認識到了什么是中國速度;“一方有難,八方援助”“守望相助,共克時艱”讓我們認識到了什么是中國精神;黨中央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果斷作出科學決策,迅速壓實防控責任,第一時間成為疫情防控主心骨,在此基礎上全國資源極大整合、全國力量迅速集中,全國范圍內迅速啟動聯防聯控機制,全民動員、令行禁止,“網格化”“地毯式”的管理迅速編織出一張滲透到社區(qū)、農村的疫情防控網,讓我們認識到什么是中國制度??梢哉f,此次疫情就是一堂非常有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思政公開課,不僅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素材,而且很多在思政課堂上無數次講授、無數次精心策劃引導還難得要領的重大問題,在疫情中得到了非常生動和有說服力的回答。
                三、思政課辨析與批判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錯誤觀點和思潮的路徑選擇
                (一)在注重提升思政課教師學術水平的同時,更加注重“六要”的培養(yǎng)和提升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提出了“六要”的新要求,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12)。這六個方面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可歸納為政治、能力和修養(yǎng)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政治要強,情懷要深”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即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立場堅定。思政課要讓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教師首先必須堅定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有了堅定的信念和立場,才會有情懷。思政課教師要深深地熱愛自己的事業(yè),愿意為之奉獻自己的一切,對國家和民族有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第二,“思維要新、視野要廣”的要求主要體現在能力方面,即思政課教師要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回應學生思想困惑;思政課教師還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歷史視野和社會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善于在縱橫比較中發(fā)現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在互鑒比較中發(fā)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勢。第三,“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講的是道德修養(yǎng)要求。思政課教師是凈化心靈、傳遞價值的職業(yè),“講得好,還要行得正”,只有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對待一些現實問題和尖銳問題,教師自身首先要有“正能量”,是非、曲直、義利、得失要清楚,要做到言行一致,網上網下一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13)
                基于上述的“六要”要求,辨析與批判錯誤觀點和思潮,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熱愛國家、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的初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要增強對錯誤觀點和思潮的免疫力,增強斗爭精神和陣地意識;其次,思政課教師要有情懷和擔當,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忠誠、熱愛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明確自身所肩負的“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崇高使命,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以自身的情懷和擔當帶領和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三義情懷;再次,思政課教師要有寬廣的視野和正確的思維方法,對錯誤社會思潮中所涉及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對我國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保持敏感和洞悉,善于解釋現實中的熱點問題,善于在重大問題上能發(fā)聲、發(fā)好聲,善于引領社會輿論和幫助學生解答思想困惑,善于把教材體系創(chuàng)造性轉換為教學體系,以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講透重難點問題(14);最后,“身教勝于言教”,思政課教師要嚴格自律,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在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中要明辨是非,不傳謠不信謠,做到言行一致??傊挥懈幼⒅亍傲钡呐囵B(yǎng)和提升,思政課教師在辨析和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問題上才能“樂為、敢為、有為”(15)。
                (二)在注重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
                近年來,在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順應網絡化、信息化趨勢,以及提高課堂生動性、吸引力的需要,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受到高度關注,也取得了很多實踐成果。但必須認識到,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學生積極性和實效性不高等問題,不完全是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方法并不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全部內容。就培養(yǎng)學生正向持久穩(wěn)定的價值觀而言,教學內容設計創(chuàng)新比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更為重要。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重難點中的案例和討論的設計,以及教學過程的課程導入、教學鋪墊、結束策略等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應該更加關注的重點。
                錯誤社會思潮辨析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運用什么樣的課程資源、設置什么樣的教學情境,歸根結底取決于學生的實際思想情況和現實需要,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困惑和需求,才能有更好的教學設計(16)。在教學設計中,應找準錯誤觀點和思潮與思政課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契合點,有針對性切入錯誤社會思潮的辨析,使其在關鍵地方起到關鍵性作用。這里我們試舉幾個例子:一是根據授課內容直接切入。有的章節(jié)在講解到相應內容時,可以直接插入錯誤思潮辨析,以反面的錯誤社會思潮批駁替代教材正面的理論闡釋,不僅直接回應了學生受錯誤社會思潮影響而帶來的思想困惑,而且往往通過反面辯駁使學生對問題本身會有比正面闡釋更好的理解把握。二是從對比分析中切入。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制度自信”不是政治正確下空洞無物的口號,可以通過中西方國家在此次疫情大考下不同的反應及其產生的治理績效作詳細的對比和反思,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三是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利用課堂提問切入,并引導討論深化。如我國在抗疫初期,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醫(yī)護物資缺乏,被國內外一些人總結為“缺乏民主的藥方”所致,方艙醫(yī)院甚至被說成“集中營”,武漢“封城”被評價為“個人自由的巨大損失”,但是后來很多西方國家普遍都遇到了比我們疫情初期嚴重得多的問題,有些國家采取了比我們更嚴格的措施(如意大利軍隊持槍上街“封城”,法國憲兵上街執(zhí)行強制隔離)。《紐約時報》曾同時刊文評論中國和意大利“封城”,展現了赤裸裸的雙重標準。這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偏見和“自由民主”的虛偽可見一斑。這些內容完全可以通過課堂提問切入,引導學生討論,應用到教學設計中。
                (三)在注重宏大敘事的同時,更加注重答疑釋惑
                思政課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使得思政課教材天然傾向于宏大敘事,思政課教學也自然地傾向于宏大敘事。宏大敘事的重要特點是“強調總體性、普遍性和共識”,與“個人敘事”及“日常生活敘事”較為疏遠。但當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發(fā)生后,宏大敘事很容易被個體的“情感色彩”所解構,往往也因運用不當而備受質疑。我們應在自覺地堅守宏大敘事的政治功能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守護主流意識形態(tài),尤其要更加注重以生活敘事為邏輯起點建構宏大敘事,要更加注重通過答疑釋惑來強化價值認同。
                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案例分析為中心,注重方法引導,引導學生正確辨析各種思潮。具體言之,(1)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將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學習放到線上,在課堂教學中以答疑釋惑為出發(fā)點,集中于尋找發(fā)現問題、熱點討論、重難點剖析等(17)。(2)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嘗試以案例分析+理論總結方式替代單純理論講授方式,設計具有價值導向功能的典型案例,采用剝洋蔥式的結構分析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啟發(fā)學生。尤其是尋找社會熱點和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素材與思政課教學之間的內在契合點,并援引其作為教學案例來分析,其現實性和高關注度更容易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3)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敘事方式,采用宏大敘事和微小敘事相結合的方式,適當運用生活敘事和個人敘事,深入淺出,見微知著,突出故事性和生動性,將深刻的思想以通俗易懂的講述和鮮活的事例呈現出來。
                注釋:
                ①《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②參見林泰主編《問道——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思潮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頁。
                ③宮厚英:《新常態(tài)下社會思潮的存在邏輯與新表征》,《理論學習》2016年第2期。
                ④參見劉煥、李明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思潮研究的述評與展望》,《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
                ⑤賈立政、王慧、王妍卓:《全民抗疫時期主要社會思潮的動向及特征》,《人民論壇》2020年第8期。
                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⑦《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5頁。
                ⑨孫旭紅:《歷史虛無主義影響高校思政課實效性及對策研究——以新媒體為視角》,《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9年第1期。
                ⑩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7頁。
                (11)盧黎歌、隋牧蓉:《關于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年第6期。
                (1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13)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9月10日。
                (14)肖貴清:《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思路》,《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
                (15)《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16)鄒宏秋:《高品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辯證邏輯與實踐路徑》,《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1期。
                (17)劉麗敏:《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改革創(chuàng)新思政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