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明確了“大思政課”建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大師資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銜接著大平臺與大課堂。以大師資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有利于夯實“大思政課”的協(xié)同根基,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提升“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效性。應立足于“大思政課”建設,以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引導思政課教師做專精結合的多面手,鼓勵思政課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有效整合教學要素和教學資源,提升“大思政課”育人主體的協(xié)同性。
【關鍵詞】“大思政課”;大師資;大平臺;大課堂
【作者簡介】崔家新,江蘇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原文出處】《青年學報》(滬),2023.3.82~88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22年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示范項目“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協(xié)同推進模式探索”、2022年江蘇省連云港市社科基金項目“‘大思政課’高質量發(fā)展研究”。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盵1]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為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圍繞“大思政課”建設,學界聚焦“大思政課”之“大”的內涵以及如何善用“大思政課”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研究。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從總體要求到大課堂、大平臺、大師資的具體建構,再到工作格局拓展、組織領導的要求,《方案》都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指導性方案。“統(tǒng)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3]地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需要從《方案》出發(fā),找準“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在于大師資
“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盵4]按照這一思路,著眼于《方案》“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的總體要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思政課”建設系統(tǒng)性強,涉及的要素和環(huán)節(jié)多,破局的關鍵在于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綜觀《方案》的全局性規(guī)劃和系統(tǒng)性部署,抓住大師資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也就把握住了“大思政課”建設的主要矛盾。
(一)教師問題已成為掣肘思政課建設的主要因素
《方案》指出:“有的學校教師數(shù)量不足、質量不高,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有的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結合不緊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亟需深化,有的學校第二課堂重活動輕引領,課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現(xiàn)象?!本唧w而言,部分高校的思政課建設存在的問題可分為以下三類:一是數(shù)量問題。這主要是指思政課教師的數(shù)量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小班化教學推進困難,大班化教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實踐教學缺乏指導教師的全程指導。二是態(tài)度問題。這里的態(tài)度既包括思政課教師對思政課本身價值的認識,也包括思政課教師悉心教學、積極總結提升的心態(tài)。價值認識不足、探索精神缺位、得過且過心態(tài),都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三是協(xié)同問題。這主要是指大中小學思政課的銜接協(xié)同、輔導員等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融合協(xié)同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xié)同不規(guī)范、隨意性大等問題。
“思政課建設關鍵在教師”[5],推動“大思政課”建設關鍵在大師資。《方案》對“構建大師資體系”作出了明確部署:一是建立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二是搭建隊伍研究平臺;三是提升隊伍綜合能力。要通過上述舉措,培養(yǎng)和造就教書育人的“大先生”,實現(xiàn)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大協(xié)同?!斗桨浮饭串嬃舜髱熧Y的建構圖景,成為以大師資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基本依托和目標指向。
(二)大課堂有賴大師資保障
《方案》強調社會大課堂建設,立足于實踐教學,從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實踐教學學時學分、實踐教學形式、實踐教學基地四個方面入手搭建大課堂的框架;從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兩類教師群體切入,深化社會大課堂的師資整合。2018年,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對實踐教學作出了明確要求:“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重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對于實踐教學取得教學實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社會大課堂需要以思政課教師為主體的大師資的保障。這種保障具體體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一是組織保障。大課堂不是松散的“放羊”狀態(tài),而是實踐教學的延伸,必須通過有效的組織提升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保障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二是理論保障。實踐教學是建立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的對理論知識的感悟與深化。組織課堂教學的教師與組織實踐教學的教師不應是割裂的狀態(tài),而應是統(tǒng)一或銜接的狀態(tài)。三是效果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說,實踐教學蘊含著知行合一的理念,旨在通過知與行的互動保障育人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身份在教學的組織者之外又演化出效果評估者的角色。通過對實踐教學效果的評估,及時增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度就成為社會大課堂建構的應有之義。
(三)大平臺需要大師資注入活力
在大平臺建設方面,《方案》指出,要建設全國高校思政課教研系統(tǒng)、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設使用、打造網(wǎng)絡教育宣傳云平臺。這三項舉措在供給的方向上包括兩個層次:一是教育管理部門要主動而為,搭建平臺,協(xié)調優(yōu)質資源的有效供給;二是思政課教師與學生要主動參與,充分利用資源,推動資源的分享與交流。可見,大平臺建設的著眼點在于教育資源的供給,立足點在于滿足教師的教育教學需要。一方面,要有效供給教育資源。有效性依托適用性,教育資源應緊緊圍繞教師的教育教學需要和學生的需求供給。這充分說明,教師在大平臺建設的過程中起著方向標和指南針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平臺要切實發(fā)揮作用,需要教師主動運用這個平臺,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如果大平臺搭建后,教師因為資源的適用性差而不能用,因為內容陳舊而不想用,因為程序繁瑣而不愿用,那么大平臺建設就會流于形式。破解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教師,也就說,需要以大師資為大平臺注入活力。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大師資與大平臺雙向互動的格局。
(四)大師資能夠銜接大平臺與大課堂
就大師資與大平臺、大課堂的關系而言,大師資發(fā)揮著銜接大平臺與大課堂的作用。大師資聚焦于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師資供給和質量保證,從數(shù)量和質量上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基礎支撐。有了這種基礎支撐,大平臺、大課堂才有了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和實施的可能。大平臺與大課堂,一個聚焦于教學資源供給,一個聚焦于資源的有效轉化與運用,如果沒有大師資從中銜接,大平臺與大課堂也就成了無源之水,難以達到“大思政課”建設的目的。有了大師資居中銜接,就能使整個“大思政課”建設形成三對邏輯體系:一是大師資—大平臺的資源運用體系,充分調動大師資參與資源建設與運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大師資—大果堂的實踐深化體系,延伸理論課堂,聚焦教育教學過程的思考與感悟;三是大平臺—大師資—大課堂的協(xié)同共生體系,以大師資為中介,協(xié)調大平臺與大課堂的關系,建立大平臺銜接大課堂、大課堂充實大平臺的互動關系。
總之,抓住了大師資這個“牛鼻子”,也就找到了“大思政課”建設的著力點。以大師資建設為抓手,推進構建大平臺、大課堂,就能更有效地推進“大思政課”建設,使“大思政課”落地、落細、落實。
二、以大師資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價值意蘊
“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在于大師資,以大師資作為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主要抓手,對于夯實“大思政課”的協(xié)同根基、增強思政課的生活化表達、提升“大思政課”建設的整體成效具有重要價值。
(一)契合“大思政課”建設本義,有利于夯實“大思政課”的協(xié)同根基
有的思政課教學缺乏對學生思想狀況的調研,疏于對教學內容的整合,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未能共享教學資源[6]。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思政課教學中遇到的教學痛點和堵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論述就是應對這些問題的良方。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論述中,強調了兩點:一是“大”。這是對思政課形態(tài)的描述,強調的是思政課的廣度與深度,更指涉了思政課建設的協(xié)同度。二是現(xiàn)實生活?,F(xiàn)實生活的內涵非常豐富,既可以指學生的日常生活,又可以指學生所處時代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盵7]這一重要指示進一步指明了現(xiàn)實生活對于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叭说谋举|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8]正是在社會關系之中,人才能展現(xiàn)其社會性的本質。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所面對的社會生活自然也建立在社會關系之上。這其中包括家庭關系、學校關系、社會環(huán)境關系等。這些關系都會對他們的社會化過程施加影響。然而,建立在家庭、學校、社會之上的社會生活又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必須進行有效協(xié)同,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聚合作用。基于這兩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思政課”建設的本義歸于“協(xié)同”,正是“協(xié)同”建立起“大”的形態(tài)要求與現(xiàn)實生活的場域聯(lián)系。有學者認為,“大思政課”是以“育人”和“協(xié)同”為核心范疇的育人能量儲存場域與釋放場域,內在包含多重協(xié)同育人主體[9]。
“大思政課”的這種協(xié)同性能否實現(xiàn)并有效運轉,關鍵在于大師資。首先,無論是思政課教師還是輔導員,都是協(xié)同環(huán)節(jié)的推動者和具體實施者,缺少他們的有力配合,協(xié)同就無從談起。其次,《方案》強調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入手拓展“大思政課”工作格局,實質上就是要求通過大師資內部的協(xié)同,推動“大思政課”整體協(xié)同格局的形成。
(二)應對學生可能存在的倦怠心理,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
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是“大思政課”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思政課的講授對象是學生,學生能否對思政課予以積極回應是思政課教學效果評價的重要因素。思政課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從中小學到本???、研究生階段,學生都在接受思政課的浸染。然而,“思政課不可能完全避免重復,比如有些基本原理、基本思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肯定要反復學習,但簡單重復就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反感情緒,甚至形成‘防火墻’,削弱思政課的效果”[10]。這是因為他們沒有了獲取知識的新鮮感和沖動,重復性地灌輸很容易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chǎn)生倦怠感。雖然現(xiàn)在各學段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已經(jīng)在有目的地調整,各學段都有相對應的教學內容,但教學內容的重復是難以完全避免的,這要求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化解學生的倦怠感。
要化解這種倦怠感,需要以教學內容的新鮮感取代重復感,以大道理的厚重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此增強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和親和力。這都需要大師資予以推動?!斗桨浮窂娬{構建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就是借助黨政領導、科學家、老同志以及先進模范的生活閱歷和工作經(jīng)歷,豐富思政課的內容,提升思政課的新鮮感?!斗桨浮吠瑫r強調,搭建研究平臺,就是著眼大道理研究闡釋的需要進行資源整合。這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課教師要將蘊含于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中的大道理以大眾化、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轉化,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動態(tài)變化中、在現(xiàn)實生活對道理的確證中去領悟大道理。只有充分展現(xiàn)理論發(fā)展的與時俱進特征,才能在深度上將思政課所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講深講透,才能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才能發(fā)揮真理的強大引領力。
(三)深化“大思政課”建設內涵,有利于提升“大思政課”建設成效
學界在對“大思政課”內涵的理解上有兩種思路:一是在宏觀上基于“大思政課”建設的意義去理解“大思政課”的內涵,把“大思政課”的內涵解讀為國之大者的歷史使命,引領青年的人生大課,貫通古今中西、理論與實踐的大視野[11]。二是在微觀上從善用“大思政課”的角度將“大思政課”的內涵定位于歷史大課、實踐大課和理論大課[12],以及全社會協(xié)同、全過程銜接的育人大課[13]。對照《方案》提出的“大思政課”建設總體要求,“大思政課”建設在內涵深化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鑄魂育人,不斷增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實現(xiàn)入腦入心”。通過大師資,能夠在思政小課堂改革創(chuàng)新、社會大課堂融會貫通以及問題聚焦上深化“大思政課”建設內涵,從而提高思政課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首先,有利于在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上深化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材給出的是教學的基本結論和簡要論述,要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愛聽愛學、聽懂學會,需要做很多創(chuàng)造性工作?!盵14]“大思政課”建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工作,以大師資推動“大思政課”建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這種創(chuàng)造性更具針對性。其次,有利于融通社會大課堂深化思政課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用身邊的鮮活資源,將道理和事實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紅色的印記就會深植于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潤物無聲,生根發(fā)芽?!盵15]對于社會大課堂,無論是空間、時間,還是教育對象,都需要大師資的深度參與,從而更有效地融通社會大課堂。再次,有利于準確把握問題,在問題解決中深化內涵?!按笏颊n”的提出針對的是學校思政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大師資推動“大思政課”建設,要立足于教師隊伍建設和拓展,通過“大思政課”的大師資推動思政課建設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從而高質量地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三、以大師資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踐進路
前文已述,大師資是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那么,在“大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如何以大師資為突破口,推進整個“大思政課”建設?這主要涉及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對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了六個“要”,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一方面,要內強素質。這指的是強化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情懷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教學素養(yǎng)[16],并以親和力增強學生的獲得感[17]。另一方面,要外部賦能。強化思政課教師培訓,要在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在“大思政課”建設的前提下討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更為聚焦,應基于“大思政課”建設的問題指向,結合“大思政課”建設的具體要求,探討以大師資推進“大思政課”的實踐進路。也就是說,要在大師資與“大思政課”的銜接點上下功夫,以“大先生”做優(yōu)“大思政課”的精彩;要在大師資與“大思政課”的落腳點上下功夫,以“經(jīng)師”與“人師”的融合做強“大思政課”;要在大師資與“大思政課”的依托點上下功夫,以大師資的協(xié)調做大“大思政課”的空間;要在大師資的內部協(xié)同上下功夫,做強“大思政課”的育人主體。
(一)以大師資的精當做優(yōu)“大思政課”的精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yè)性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于任何一門哲學社會科學?!盵18]“大思政課”的提出進一步豐富了思政課的內涵、擴展了思政課的話語空間、擴大了思政課教師的范圍。這也意味著思政課教師無論在思政小課堂中還是在社會大課堂中都需要展現(xiàn)出融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和專業(yè)性素質于一身的一面,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先生”,以正確的政治立場、知識儲備以及教學能力做專精結合的多面手,做優(yōu)“大思政課”的精彩。
第一,要有立德樹人的情懷。思政課教師要在目標上與黨和國家的人才需求、學生成長成才保持一致。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思政課教師的首要標準。要基于這個首要標準,建立思政課教師退出機制,使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教師退出思政課教師隊伍。這也應成為思政課兼職教師的聘任標準。第二,要有厚實的知識儲備。廣泛的閱讀和厚實的知識積累能夠有效地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思政課教師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廣泛閱讀、積累知識,使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由靜態(tài)的教材話語轉化為生動的教學話語。第三,要有融會貫通的知識提取能力。光有知識儲備是不夠的,更為關鍵的是要能在知識海洋中準確地定位、提取,整合成想表達的知識。這其實就是“廣”中求“精”的過程。實踐證明,這樣做能使學習思政課成為一種享受。這種效果建立在知識的提取、總結、再加工之上。思政課教師要鍛煉這種能力,淬煉高質量的思政課教學。
(二)以大師資的精干做實“大思政課”成效
近年來,作為一種教育理念的革新,學界越來越注重主體間性教育理念的研究,從而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地位,改變生硬灌輸?shù)慕逃绞?。對于思政課教學而言,其本身就內含著對學生的尊重,強調“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清楚、講透徹”[19]?!按笏颊n”建設突出大師資、大平臺、大課堂,著眼點在于思政課教育對象的需要和接受度。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長時間的簡單化、重復性的課堂授課會使學生產(chǎn)生倦怠心理。如何避免學生產(chǎn)生倦怠心理,如何做到大道理在學生身上產(chǎn)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是“大思政課”建設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yè)知識、做好‘經(jīng)師’,又涵養(yǎng)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經(jīng)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者?!盵20]“經(jīng)師”與“人師”的統(tǒng)一是教育過程中“術”與“道”的融合。這對于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的基礎在于思政課教師對學生教育需求、成長特點以及價值觀狀況的全面把握。所以,以大師資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必須依托大師資的精干,善于分析學生,做實“大思政課”的成效。
思政課教師必須通過分析學生的特點開展精細化的工作。具體的做法,我們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學的具體指導中可以找到答案:“要開出書單、指出重點,讓學生正確理解經(jīng)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精髓,感知中華文化魅力,避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避免一知半解誤讀馬克思主義。”[21]也就是說,思政課教師要以主動而為的恒心和耐心破解學生學習的惰性,不僅要“開書單”,還要“指出重點”;要“會講故事、講好故事”[22],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恰當?shù)剡x擇故事、表達故事,避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要基于學生的政治社會化需求,將道理精確傳導到位,不能使學生一知半解,更不能誤讀。
(三)以大師資的博采做大“大思政課”的空間
“大思政課”建設強調大平臺。以大師資推動“大思政課”建設,應依托大師資的博采,有效整合教學要素和教學資源,從而做大“大思政課”的空間。
就教學要素而言,主要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教學要素的堵點在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缺乏有效的互動機制。無論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還是“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都是打通堵點的具體實踐。首先,思政課教師要強化“三全育人”意識?,F(xiàn)實中,不少思政課教師的著眼點仍局限于知識傳授,疏于價值引導。思政課教師應基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將“三全育人”落到實處。其次,思政課教師應以博采的胸懷積極投身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之中,主動而為,創(chuàng)新而為,找尋課程銜接的關鍵點。再次,學校要建立網(wǎng)絡育人的推進機制、“三全育人”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為大師資的博采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支撐。
就教學資源而言,要優(yōu)化教學資源的融合、整合、聚合。有學者認為,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開發(fā)和運用社會大課堂的教育資源,構建有效的教育資源轉化體系”[23]。社會大課堂建立在社會生活之上,要讓學生真切地從理論聯(lián)系實際出發(fā)去感悟社會生活,最關鍵的是要搞好思政課的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24]。目前,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在大學階段有明確要求,而在中小學階段的開展還很不夠。即使是大學階段的實踐教學也存在形式單一、覆蓋面窄,甚至是形式化的問題。對此,思政課教師應充分認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的和價值所在,主動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銜接機制,在社會實踐中恰當?shù)剡x擇實踐形式、優(yōu)化實踐考核方式、拓展實踐教學資源,做大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空間,切實發(fā)揮實踐育人的作用。
(四)以大師資的協(xié)同做強“大思政課”的施教主體
協(xié)同是“大思政課”建設的應有之義,作為“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師資也應強調協(xié)同性?!斗桨浮诽峒暗摹按笏颊n”育人主體包括三類:一是思政課教師。思政課教師是“大思政課”最主要的育人主體。二是輔導員。《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指出,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顯然,《方案》提及輔導員,是對輔導員工作職責的進一步明確。三是黨政領導、科學家、老同志、先進模范等思政課兼職教師隊伍。2019、2021年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對加強思政課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均有提及,《方案》再次強調,凸顯了思政課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這三類育人主體也是大師資的基本依托。
要有效協(xié)調以上三類育人主體的關系,切實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作用,應當從三個層面構建協(xié)同育人體系:一是課堂教學層面的協(xié)同。思政課兼職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是“大思政課”建設的亮點,但思政課兼職教師教什么、如何教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就涉及思政課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在課堂教學層面的協(xié)同問題。協(xié)同的出發(fā)點在于思政課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教學內容的有機銜接,不能散點式地進行,而應系統(tǒng)地安排教學進程。二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協(xié)同。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zhàn)場,二者相協(xié)同就是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在工作內容上的銜接與融合。這要求思政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之外充分參與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與輔導員一道將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三是社會大課堂的協(xié)同。社會大課堂是思政小課堂的進一步延伸,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戰(zhàn)場?!按笏颊n”建設需要三類育人主體在社會大課堂中共同參與,在實踐教學資源、實踐組織、實踐教學成績評定等方面做到協(xié)同配合,提升社會大課堂的育人效果。必須指出的是,為保證“大思政課”三大育人主體在協(xié)同中出成效,應做好頂層設計,強化組織領導,尤其在權責利關系上作出明確規(guī)定,切實保證三大育人主體在凝聚力量、共享資源、相互借力上提升“大思政課”的建設成效。
參考文獻:
[1][7]“‘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xiàn)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1).
[2]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f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7-2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3]習近平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N].人民日報,2014-02-09(1).
[4]毛澤東選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2.
[5][14][18][19][21][2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6]劉同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亟須解決的五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19(7).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9]劉先春,佟玲.“大思政課”要在“大”上做文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2-22(8).
[10]劉鳳義.樹立“大思政課”觀推動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fā)展[J].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2(1).
[11]馮秀軍.善用“大思政課”的三個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9).
[12]張士海.關于“大思政課”建設的幾點思考[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7).
[13]秦宣.善用“大思政課”培育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2021-08-02(12).
[14][15]大思政課,總書記心中的一件大事[N].人民日報,2022-05-22(1).
[16]熊曉琳,孫希芳.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及提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7).
[17]張曉.思政課親和力:素養(yǎng)、規(guī)律與獲得感——基于高校教師的研究視角[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22(11).
[20]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 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23]董雅華.善用“大思政課”促進教育資源轉化:意涵、問題與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2(4).
[2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