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樹立大歷史觀,在把握歷史規(guī)律中堅定歷史自信,增進歷史主動。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推進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和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大歷史觀,講清楚習近平大歷史觀的科學內涵和價值意蘊,進一步拓寬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視野,提升課程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學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關鍵詞】習近平;大歷史觀;高校;思政課;教學
【作者簡介】李華,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劉怡,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原文出處】《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武漢),2023.13.65~39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家形象塑造的基本理念和主要路徑研究”(19YJA710019)、國家社科基金思政課專項“新時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現(xiàn)狀及培育路徑研究”(19VSZ119)的研究成果。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他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提出因應的戰(zhàn)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1](P14)。習近平大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新發(fā)展,是認識和研究黨的歷史的新范式,為黨史研究和教學,尤其是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理論視野和方法指南。將習近平大歷史觀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在高校加強黨史學習、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和題中應有之義。
一、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樹立大歷史觀,是習近平在新時代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既是加強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
1.開展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客觀要求。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重視黨的歷史經驗的總結。毛澤東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盵2](P399)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作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部署。習近平指出,“推動全黨學好黨史、用好黨史,靠一次集中學習教育是不夠的,必須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盵3]。高校思政課是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渠道與陣地,推進新時代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需要更高的歷史站位與更廣闊的歷史視野。習近平大歷史觀蘊含著習近平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的深刻思考,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供給與思維方法。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運用歷史思維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學懂弄通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深厚的理論支撐與廣闊的歷史視野。
2.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方法論指導。科學理論的學習離不開科學方法的運用。對于大學生來說,掌握科學的歷史觀有助于更好提升其理論水平,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大歷史觀不是對歷史發(fā)展的單一宏觀敘事,而是蘊含著理論、歷史與現(xiàn)實邏輯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話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基于大歷史觀的宏闊視野,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諸多關于黨的歷史的新的重大論斷與思想觀點,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與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理論視野與重要的實踐遵循。其中,在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概括了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意義與重點等九個方面的基本觀點;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中,較為系統(tǒng)地提出了學習黨史的方法論問題,明確了黨史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六個方面;在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需要闡釋清楚的五個“深刻認識”等。這些新的思想觀點,是習近平基于大歷史視野對黨的歷史的深刻思考及對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重點的精準概括,也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重點。思政課教師要從大歷史觀視野,將這些思想理論觀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進而更好地發(fā)揮黨史的“教科書”作用。
3.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大學生成長成才,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后繼有人。習近平多次強調發(fā)揮黨史滋養(yǎng)初心、砥礪使命的“營養(yǎng)劑”作用,強調“重溫這部偉大歷史能夠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必須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4](P3-4)。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助于引導高校學生從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中理解黨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革命精神,準確把握革命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時代特點,進而從革命歷史的豐富“營養(yǎng)劑”中,汲取革命精神的營養(yǎng)、紅色基因的營養(yǎng)、歷史智慧的營養(yǎng)。同時,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5](P287)。習近平大歷史觀也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分清主流支流,正確認識黨史中的曲折,汲取歷史教訓,為大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有利于更好地發(fā)揮黨史的“清醒劑”作用,為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重要理論指導。
二、習近平大歷史觀的科學內涵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多維把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樹立大歷史觀,“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6](P79)。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關鍵是要把習近平大歷史觀的科學內涵融入教學實踐,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自覺與歷史自信。
1.堅持大歷史觀,拓寬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視野。習近平強調:“思政課教師的歷史視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史,要有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要有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奮斗史,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發(fā)展史,要有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盵7](P15)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科學的時空觀及廣闊的理論視野,引導學生立足兩個大局,在縱橫交織的大視野中理解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之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及世界文明與人類進步的重大意義。
一是大歷史觀之“大”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具備貫通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的縱向視野。習近平指出,“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lián)系是不可能割斷的”[8]。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中國歷史與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中認識中國,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與力量。習近平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xù)性”,“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xiàn)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9]要求思政課教師要善用“長視角”,引導學生從歷史的連續(xù)性中理解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及其蘊含的理論問題,“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chuàng)新”[10],做到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另一方面,也應當在歷史的縱向聯(lián)系中把握好歷史的連續(xù)性與階段性的關系。要在思政課教學中準確闡釋黨史分期及不同歷史階段的關系,引導學生以整體視角全面、客觀、正確地認識黨的歷史進程,使其理解黨的不同時期的歷史不是彼此割裂或矛盾對立的,特別是“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11](P23)。
二是大歷史觀之“大”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具備寬闊、開放的橫向視野。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也要放在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視野中認識。習近平強調:“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盵12](P471)大歷史觀是具備全球視野的世界史觀,高校思政課要講好世界之于中國的重要性。在分析和講述黨的歷史事件時,要將與之聯(lián)系的世界背景及相關事件納入考量,引導學生在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中認識到黨的誕生、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的實行都是順應世界發(fā)展大勢與時代大潮的結果,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國際形勢發(fā)展變化,把握世界大勢,統(tǒng)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贏得發(fā)展”[13]。同時,也要闡明中國之于世界發(fā)展的意義。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了適合自身發(fā)展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式現(xiàn)代化的思維定式,“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途徑”[14](P64)。思政課教學要立足大歷史觀,引導學生深刻認識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政治發(fā)展與人類文明發(fā)展趨勢,深入理解“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案”對推動世界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蓬勃發(fā)展與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重要貢獻。
2.堅持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在思政課教學中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指出:“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qū)?!盵15](P24)樹立正確黨史觀是正確、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的基本前提,決定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方向。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就是要堅持正確黨史觀,在教學中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往往以史料碎片為依據(jù),片面錯誤地解讀歷史,引起諸如“夸大黨史上的失誤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16](P24)等現(xiàn)象,并引發(fā)意識形態(tài)的混亂與顛覆。
在思政課教學中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7](P25)。一方面,要做好黨史學習的整體性敘事,做好全面、辯證和客觀的分析,避免以所謂的“具體歷史細節(jié)”消解宏大黨史主題,進而歪曲黨史的情形。另一方面,黨的歷史決議是黨運用大歷史觀對黨史進行的敘事和評價,高校要以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為遵循,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正確認識與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與黨史人物。其中,科學評價黨史重要人物意義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標準、方法等方面發(fā)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包含“應該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評價歷史人物[18](P56);“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19](P56-57)等原則。這些原則是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重要體現(xiàn),高校思政課要以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為遵循講清楚真實的歷史,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3.堅持大歷史觀,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習近平大歷史觀蘊含著唯物辯證法的立場與基本觀點,要求高校思政課在實事求是地研究和宣傳黨史的基礎上,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tǒng)一。習近平指出,要“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開辟走向勝利的道路?!盵20](P79)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而言,既要將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點,也要講清楚黨的成功與失誤、經驗與教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奮斗,“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1](P3)。聚焦這一主題,著眼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兩大歷史任務,將黨的不同歷史時期貫穿起來,形成了黨百余年奮斗的主線。講清楚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要求高校思政課運用大歷史觀,結合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與習近平關于黨的歷史重要論述,講好黨走過的光輝歷程,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砥礪奮進的理論和實踐,講好中國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領導地位、執(zhí)政地位確立的歷史必然性等。
“主流本質”側重于黨史的根本特征和特征的主要方面。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歷史,既有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也有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失誤和曲折、犯了嚴重錯誤的歷史,還有本著實事求是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徹底糾正錯誤的歷史。習近平指出:“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22](P4),“既不能因為成就而回避失誤和曲折,也不能因為探索中的失誤和曲折而否定成就”[23](P24-25)。要求思政課教學要在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黨的百余年奮斗重大成就的同時,不能回避黨在艱辛探索與奮斗中的曲折與錯誤。同時還要教育引導學生,盡管犯了這些錯誤,但我們黨敢于正視錯誤、克服錯誤,并以自身的力量和機制刀刃向內、推進自我革命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因此,不要因為有這些失誤就動搖理想信念。
4.堅持大歷史觀,在認清歷史規(guī)律中增進大學生歷史自信和歷史主動。堅持大歷史觀,需要不斷探究歷史規(guī)律。歷史總是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向前發(fā)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只有按歷史規(guī)律辦事,才能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無往而不勝。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深入研究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大勢,始終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主動,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fā)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盵24](P79)這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高校而言,引導學生在認清歷史規(guī)律中不斷增進歷史自信與歷史主動,既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堅持將大歷史觀融入思政課教學實踐的內在要求。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堅持大歷史觀,應當將總結并講述好百年黨史重大經驗與歷史規(guī)律作為重中之重,引導學生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學習中,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增進歷史智慧,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
善于揭示并把握歷史規(guī)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質與顯著特征。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注重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實踐中深化對“三大規(guī)律”的認識。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從大歷史的時空維度講清楚這些歷史規(guī)律。例如,從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闡釋好“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從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必然性,必須堅持“兩個結合”的理論發(fā)展規(guī)律;從百余年黨史和世界政黨發(fā)展史中講好黨的人民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引導學生充分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符合歷史規(guī)律與時代大勢,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要以數(shù)千年的大歷史觀講述好“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tài)”[25](P40),進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把握新時代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戰(zhàn)略意義。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更為復雜多變的發(fā)展環(huán)境。習近平指出,“越是面對挑戰(zhàn),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26](P5)。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要堅持大歷史觀,引導學生從歷史長河和全球視野中把握歷史規(guī)律與時代大勢,充分運用社會歷史條件,以高度清醒的歷史自覺主動擔當好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推動歷史發(fā)展前進。
三、結語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27],這是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目標和任務,也是將習近平大歷史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目標。在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要進一步圍繞新時代思政課建設任務和要求,將習近平大歷史觀的價值意蘊融入思政課教學,注重運用大歷史觀闡釋好百年黨史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回答學生的理論困惑,提升學生理論素養(yǎng)和能力;基于整體性視域把握歷史發(fā)展脈絡,注重呈現(xiàn)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在深化學生的黨史認知中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自信;運用大歷史觀呈現(xiàn)紅色基因的歷史內涵與時代特質,注重塑造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在黨史學習中將理想信念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自覺行動,做到實學實干,勇于擔當作為,敢于攻堅克難,做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4][15][16][17][22][2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0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習近平.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J].求是,2022,(13).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2022.
[6][14][20][2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019年3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8]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1年9月1日)[N].學習時報,2011-09-05(1).
[9][10]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強調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1).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 交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N].人民日報,2013-06-27(1).
[18][19]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5]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12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6]習近平.在浦東開發(fā)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1月12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7]習近平.學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擔使命[J].求是,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