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體備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事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成長發(fā)展,事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理性研究和學術性供給,事關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包含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原著等基本要素,要突出政治性、學理性和系統(tǒng)性。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在實踐策略上要把握三大關系,即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教學民主與教學集中、制度固化與創(chuàng)新變革的關系。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集體備課;教學環(huán)節(jié)
【作者簡介】趙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趙曉慧,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1600)。
【原文出處】《思想理論教育》,2020.8.74~ 79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新形勢下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戰(zhàn)略研究”(項目批準號:17JZD055)、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消費主義視域中人的精神困境及出路”(項目批準號:17FKS028)。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集體備課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又是常說常新的課題,對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提出“普遍實行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的明確要求。新時代思政課建設需要深刻理解集體備課的重要意義,正確把握集體備課的內涵特征和實踐策略,切實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思政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yōu)質課程。
一、思政課集體備課的價值顯現(xiàn)
集體備課事關思政課教師的成長發(fā)展。從制度—實踐層面來看,集體備課是思政課教師履行使命擔當和崗位職責的內在要求。2020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對思政課教師崗位職責的政治要求、教材使用、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這是“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的實踐要求,也是思政課內涵式發(fā)展對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結構性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因此,新時代推進思政課建設,對集體備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集體備課的重要意義在于促進思政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集體備課促進教師認清自己的目標和責任,使教師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從這種目標和責任出發(fā),就更能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集體備課是思政課教師加強教學研究的過程。集體備課是有確定內涵的教學研究活動,體現(xiàn)以思政課教學為核心的研究導向,聚焦思政課教學方法和教學重點難點,圍繞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著力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集體備課是思政課教師發(fā)展成長的平臺。集體備課是教師集體智慧的表達,在這里教學理念、內容安排、學情分析、方法運用、案例選擇、反思體驗等教學設計得以呈現(xiàn)和生成,是教師交流、集體研討、思維碰撞、資源共享、反思提升的平臺。思政課教師的信仰、學識、理論功底在集體備課中得以顯示和發(fā)展。
集體備課事關思政課教學的學理性研究和學術性供給。從主體—功能層面來看,思政課教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主體內容。集體備課重在加強學理性研究和學術性供給,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和品格。作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時代性的理論特質,占據(jù)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1]這需要從歷史和現(xiàn)實層面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與道義的力量,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總結概括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在思政課集體備課中,要把握思政課教學要求,重點研究如何在教學內容中更好地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科學性,如何使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上述內容的教學,進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轉化為學生的思想認識,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集體備課事關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改進。思政課集體備課是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現(xiàn)實要求,也是思政課建設持續(xù)推進的重要前提。通過集體備課把教學的主動權抓在手里,使教學有備無患、從容不迫、游刃有余。思政課集體備課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統(tǒng)一思想和凝聚共識,促進和幫助教師把好課堂教學的政治關和學術關,推動教師發(fā)展和能力提升。集體備課讓教師享受專業(yè)成長的快樂,享受集體智慧的收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可以分享教學感悟,暢談課堂體驗,在觀點碰撞中不斷達成教學共識。從目標定位來看,集體備課要著重解決教師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集聚教師的教學智慧。集體備課的直接指向和現(xiàn)實意義是基于教師合作而改進課堂教學。要發(fā)揮集體備課對思政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領貫通作用,把政治要求和學術標準貫穿于集體備課中,以集體備課推動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改進。
二、思政課集體備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及關鍵問題
思政課集體備課,備的是教材、教法、學生、原著。這里既有備課的一般性要求,也包含集體備課的特殊性要求。從實踐模式和流程來看,集體備課呈現(xiàn)為五個環(huán)節(jié)的有序展開,即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二次備課的充實提高→獨立施教→教學反思。從教學論來看,集體備課十分重視個人備課環(huán)節(jié),因為個人備課是集體備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保證集體備課質量的關鍵和前提。個人初備不是教師簡單寫教案做課件,而是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等進行教學準備和教學設計。
思政課集體備課重在集體研討,著重對思政課教學中遇到的普遍、典型、復雜的教學問題進行合作探究,系統(tǒng)設計。集體備課強調教師的合作協(xié)同,強調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的共建共享,強調教學智慧的生成創(chuàng)造。集體備課是教師深度學習和合作的過程,也是教師充實提高的過程,體現(xiàn)了對課程和教材的深度開發(fā)與轉化、對學生學情的關注和研究。教學包含了教師對教學的獨特理解,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從施教主體來看,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理論儲備、教學經驗及人生閱歷,這決定了教學的特色和風格;從受教主體來看,學生的千差萬別決定了教學的豐富多彩。從教學反思的角度來看,集體備課既是一種吸納與接收的開放性過程,又是一種揚棄與發(fā)展的反思性過程。這說明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或否定關系,而是螺旋上升的遞進關系。集體備課要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集體備課的時代感和針對性。思政課集體備課離不開對教學基本要素的關注,包含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原著等基本要素,著力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學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的放矢地把握集體備課的這四個關鍵問題,能夠有效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1.備教材,其要義在于加強對教材的研究,著力把教材優(yōu)勢轉化為教學優(yōu)勢
備教材要體現(xiàn)“用教材教”的理念,即遵循教材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吃準吃透教材基本精神,關注和提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將教材內含的系統(tǒng)性理論體系全面呈現(xiàn)出來,推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的轉化。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教學基本遵循,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上下功夫。因此,備教材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研究如何講清講透教材所體現(xiàn)的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教學內容上將理論邏輯轉化為教學邏輯,在教學話語上將教材話語轉化為教學話語。
在實際過程中,集體備課的備教材體現(xiàn)為四個關注。關注教材與教師、學生、社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況,分析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看法與改進意見以及社會對教材的評論和反應。關注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使用方式,教材的內容表述、章節(jié)安排、黨的最新理論融入情況、教案等,統(tǒng)合分析教材所體現(xiàn)的教學目標、教材的內容體系、教材對教學方法的要求。關注教材引導學生形成理論思維和價值導向的方法與例證,明晰教材的總體目標與各章節(jié)的具體教學目標要求。關注教學資源意識的確立,注重建設精彩教案、精彩課件、精彩案例等精彩課程資源庫,注重動態(tài)教學資源的生成和收集,拓展思政課集體備課的主題和案例。
2.備教法,在適合論的視域下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做到教學有法
從教學實踐來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上并不存在公認的最佳教學方式,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只是與教學實際相適應。同時,每個教師的教學也必定打上自己的烙印,有著個性化的特征,在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思政課集體備課要著重探討教學方法的適用性,既不能所有內容都用一種教學方法,也不能機械堆砌教學方法,而應根據(jù)教學內容適當選用或綜合運用啟發(fā)式、案例式、研究式、多媒體、網絡教學等教學方式方法。比如,案例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善于選擇突出的例子,形成典型案例材料,把作為教學內容的案例、作為教學經驗的案例、作為教學方法的案例系統(tǒng)集成,使之服務于相應內容的教學。再如,研究型教學要在問題創(chuàng)設與探討中注重理論與實際貫通、歷史與現(xiàn)實銜接、中國與世界互動、教材與原著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歷史意識和世界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求,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從“外在要求”向學生“內在需要”的轉變。[2]通過案例教學、研究型教學等教學方式方法整合課堂教學與理論研究,能夠讓學生在感受精彩之后有思考,教師在教學之后有提高,努力做到教學相長。集體備課通過著力推進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的探討,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教師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評估教學方法在學生思想視野的開拓、理論思維的訓練、正確價值導向的確立方面的有效性,進而依據(jù)思政課教學方法的變革不斷追求集體備課的新價值。
3.備學生,著力提高學生獲得感,做到因學定教
思政課教學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堅持育人為本,把引導學生與服務學生結合起來。集體備課要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實際需求,尊重和了解大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當代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更加明顯,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更加具有主體意識、獨立意識、參與意識和擔當意識。思政課集體備課要在教育引導的內容和方法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集體備課備學生的任務就是經過充分的醞釀和討論,向學生講清道理,注重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xiàn)實、國際和國內的結合上回答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使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備原著,讓馬克思主義原著成為集體備課的基本內容,彰顯思政課教學的特色和優(yōu)勢
思政課教師要有學科自覺和學科自信,這種自覺和自信建立在掌握馬克思主義原著的基本功基礎上。思政課集體備課要設置相關原著文本的研究,“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習集中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文獻。通過問題導向的文本研究,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文獻與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文獻與問題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問題主要文獻與問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文獻與問題研究”,體現(xiàn)教學、科研、學科和隊伍建設的融通,重點支撐思政課教學,在問題、文本、學理的統(tǒng)一中形成思政課教學研究特色,由此推動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提升。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學習原著與運用原著相統(tǒng)一,積極探索“原著學習—問題研討—推動教學”的一體化機制。重視讀原著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傳統(tǒng)經驗和優(yōu)勢。2011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列出了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篇目,要求“專心致志地讀、原原本本地讀”。[3]。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提到了5篇馬克思的經典文獻,這為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提供了遵循。思政課集體備課的原著學習,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經典篇目為基礎,通過問題式學習、研究性學習、互動式學習、反思式學習,推進學用一體,將馬克思主義原著研讀的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形成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
三、思政課集體備課的特質
思政課集體備課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要有所遵循,以教材為前提和基礎,不能天馬行空、隨心所欲,而要突出政治性要求;二是要有所指向,以提升教研水平為目的,不能為了集體備課而集體備課,要突出教學內容的學理性;三是要有所統(tǒng)籌,以系統(tǒng)深入為導向,不能停留在觀念理論層面,不能在必要性、重要性上繞圈子、打轉轉,而突出實踐運作的系統(tǒng)性。
1.突出政治性,把好課堂教學的“政治關”
集體備課要幫助和促進教師以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黨的決議和文件、領導人重要講話等為依據(jù),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讓教師完整準確地把握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領會原汁原味的中央精神,做到不任意取舍和隨意附加。集體備課要善于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教學問題,做到理論上清醒和政治上堅定。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地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
集體備課要深刻理解科研支撐教學、教學吸收科研成果的內在要求。一方面,要鼓勵用科研支撐教學,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在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要做到“兩個不能”,“不能把探索性的學術問題等同于嚴肅的政治問題,也不能把嚴肅的政治問題等同于探索性的學術問題”。[4]這就需要把握好政治立場堅定性和科學探索創(chuàng)新性的有機統(tǒng)一。思政課集體備課要按照課堂講授有紀律的要求,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筑牢思政課教學的意識形態(tài)底線,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
2.突出學理性,把好課堂教學的“學術關”
思政課集體備課要幫助教師找準分析問題的學理框架,讓教師運用學理框架把道理講清楚,講深講透問題蘊含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善于用學術講政治,把集體備課的研究性意涵彰顯出來。這就要求思政課集體備課要注重學科建設與課堂教學的貫通整合,推動問題解析的學理支撐與理論研究的教學轉化。思政課集體備課要把握教學重點、社會熱點、理論難點和思想疑點的問題域和交集,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高度進行學理分析,進而把研究成果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思政課的基礎性工作,其首要任務是為思政課教學服務。自 2005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設置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學科規(guī)模和科研成果上不斷拓展,在支撐思政課教學上作用明顯。思政課集體備課要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支撐優(yōu)勢,善于將思政課教學中的問題納入學科視域進行研討,增強問題解析的思想性,加強理論性資源供給。
3.突出系統(tǒng)性,把好集體備課的“整體關”
思政課集體備課要在教學設計和問題導向的結合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育人為本意識,從系統(tǒng)性角度對思政課教學的資源和要素進行配置謀劃,強化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從縱向銜接來看,思政課集體備課要體現(xiàn)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求,實現(xiàn)各學段教學內容和目標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從橫向貫通來看,思政課集體備課要體現(xiàn)思政課與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同向同行,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將傳授專業(yè)知識與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結合起來,發(fā)揮思政課的價值引領作用,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xié)同效應。同時,思政課集體備課的系統(tǒng)性在于把握教學目標方向,遵循教學規(guī)律,直面教學問題,突出集體備課的問題導向性。在問題的創(chuàng)設和探討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敘事上宏觀聯(lián)系微觀,在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研討中,注重是什么和為什么,注重怎么看和怎么辦的結合;既保證觀點的權威準確,又使得理論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集體備課要以思政課教學面臨的突出矛盾為突破口集思廣益,體現(xiàn)動態(tài)開放性和綜合系統(tǒng)性。
四、思政課集體備課的實踐策略及理性審視
思政課集體備課需要高度重視,但也需要理性審視,不能把作為手段的集體備課當作目的來追求,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也不能過分夸大集體備課的功能,期望立竿見影、一用就靈。從集體備課的系統(tǒng)性來看,集體備課是學習共同體、教學共同體與學術共同體的同構過程。集體備課的系統(tǒng)性意味著一整套制度、平臺、機制、環(huán)節(jié)、方法和資源配置的有機結合,需要相互銜接支撐,成為一個有效運轉的備課系統(tǒng)。因此,在實踐策略上需要把握三大關系,即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教學民主與教學集中、制度固化與創(chuàng)新變革的關系。
1.把握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系
個人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個人準備和鉆研的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往往就會流于形式。集體備課離不開個人備課,但又不能成為少數(shù)人的事情。集體備課是一個合作共贏、攜手并進的過程,集體備課是對個人備課的提升和完善。集體備課意在防止個人備課的自以為是和各自為政,集體備課不是否定個人備課,恰恰是以個人備課為前提和基礎的,在集體備課中凝練問題、解析問題,教學資源、教學經驗得以共商共建共享。集體備課中的優(yōu)勢疊加、資源共建和問題共商的集中效應得以釋放和彰顯。
集體備課需要把握好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問題?!耙话恪笨偸窃⒂凇皞€別”之中,離開無數(shù)“個別”就沒有“一般”可言,每個“個別”又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而且隨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可能簡單地重復出現(xiàn),但寓于其中的“一般”依然可以給人以規(guī)范和啟示。把握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系,不是簡單討論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分殊,而是要明確兩者的優(yōu)勢與限度,通過個人備課對集體備課的基礎支撐、集體備課對個人備課的優(yōu)化提升,實現(xiàn)思政課備課質量的全面提高。對個人備課的規(guī)范及其規(guī)范的限度,要保證個人備課不放任自流而又能彰顯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政課是有“我”的教學,教學需要主體性的張揚。教師個人的視野、才情、經驗、閱歷融通于教學,個人的風格在教學中展現(xiàn)。教師在集體備課中善于聚焦、轉化和交叉,形成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造成“一多相容”的教學格局,實現(xiàn)“我的教學”與“我們的教學”的貫通。
2.把握教學民主與教學集中的關系
集體備課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和氛圍。毛澤東曾提出搞好民主集中制,建設“六有”的政治局面,“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5]這些主張和方法對于我們推進思政課集體備課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集體備課的方法在于先民主后集中。就民主而言,倡導以問題為導向的集思廣益。從問題創(chuàng)設來看,從師生中來,教師與學生相結合,匯集教學問題、教學資源。從問題探討來看,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用協(xié)商的辦法互相打通思維。一個問題來了,一個人分析不了,就大家來研討,要營造交換意見的空氣和民主作風。就集中而言,就是圍繞問題集中正確意見和教學資源,做到統(tǒng)一思想認識、統(tǒng)一教學計劃,保持集體備課的集中統(tǒng)一。這樣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就可多一些事實和分析,多一些鮮活事例,多一些理論思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這樣的集思廣益和集體智慧就可以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
集體備課要充分考慮教學民主與集中的協(xié)調結合,既能形成推進教學的整體合力,又能釋放教師的自主權和教學活力,防止分散主義傾向和過分集中傾向。從原則上說,集體備課要關注集中統(tǒng)一下的獨立性問題,統(tǒng)一性和獨立性是對立的統(tǒng)一的,要有統(tǒng)一性,也要有獨立性。有一個與統(tǒng)一性相聯(lián)系的獨立性,集體備課才會更加生動活潑。因此,思政課集體備課是一個教學民主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集中的過程,是一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過程與樣態(tài)。
3.把握制度固化與創(chuàng)新變革的關系
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結合《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2019年本)》等要求,把集體備課抓牢抓實。所謂“抓”,就是要把集體備課提到議事日程,研究落實,主動把集體備課放到思政課建設全局中科學謀劃,系統(tǒng)推進。落實“三集三提”集體備課制度,組織教師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培訓提素質,集中備課提質量。完善網絡集體備課制度。用好互聯(lián)網這個最大增量。依托“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用好“周末理論大講堂”,發(fā)揮網絡集體備課的專家引領作用,推進優(yōu)質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由于互聯(lián)網的運用,集體備課可以突破時空界限,網絡集體備課的常態(tài)化成為可能。在實踐操作中,要充分利用網絡條件實現(xiàn)備課資源共建共享,通過制度固化保證思政課集體備課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
思政課集體備課要形成可持續(xù)動力,還需要在備課的方法、內容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變革。其一,要做到全面規(guī)劃、檢查督促與總結推廣的結合。在集體備課的時機上,要注重備好開學第一課、學期中的精彩一課、學期最后一課,以便掌握集體備課的全局和細節(jié)。在總結推廣上,要注重及時總結集體備課的經驗和成果,形成以精彩教案、案例分析、原著學習報告、教學重點難點解析等有顯示度的成果,這是激勵人心、保證集體備課可持續(xù)的路徑選擇。其二,要注重材料和觀點的結合。集體備課要防止把材料和觀點割斷,講材料的時候沒有觀點,講觀點的時候沒有材料,材料和觀點互不聯(lián)系。集體備課既要用材料說明自己的觀點,又要用觀點去駕馭材料,體現(xiàn)怎么看與怎么辦的結合。講理論要把道理講清楚,講辦法要講得入情入理,使人覺得切實可行,沒有外行話。通過創(chuàng)新變革,使人感覺解決問題,信心百倍地推進高質量教學,形成集體備課的可持續(xù)動力。
總之,集體備課對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在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中不斷拓展深化,服務高質量辦好新時代思政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 -05.
[2]趙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教學的反思與解決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5 (4).
[3]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強調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N].人民日報,2011-05-14.
[4]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14.
[5]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