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較為獨特的高校思政課,兼具思政課的共同屬性及自身的獨特屬性,辦好這門課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愈發(fā)關鍵。從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內容豐富性、形式多樣性等向度出發(fā),剖析“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主要困境是一種有益的思考視角。深化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要強化教師主導性,增進價值引領;深化學生主體性,促進思維啟發(fā);優(yōu)化內容豐富性,凸顯內容為王;美化形式多樣性,有效服務內容。
【關鍵詞】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屬性;困境;對策
【作者簡介】劉有升,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福建? 福州? 350108)。
【原文出處】《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武漢),2021.4.31~3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產出導向的形勢與政策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索”(FBJG20200298)、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J2019B022)、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項目“閩臺青年網絡流行文化比較及對文化認同的影響研究”(FJ2019ZTB083)的階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1]?!靶蝿菖c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些年來該課程建設不斷提速、成效明顯,但仍要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提升質效。深化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建設,需要解析課程屬性、建設困境,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
一、“形勢與政策”課的雙重屬性
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這些為“形勢與政策”課發(fā)展塑造了重要指向。梳理這些文件可知,“形勢與政策”課既具有思政課共同屬性,又有其自身獨特屬性。
1.共同屬性。一是課程定位上,它集“思想”“理論”“政治”等特性于一身,三者缺一不可;成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靈魂課程?!爸匾薄爸鞲伞薄昂诵摹薄办`魂”等詞語無不彰顯出思政課的不可替代性。二是基本原則上,包括價值引領、全流程管理、規(guī)范化建設、增強獲得感。其中,價值引領最為重要,這是思政課的應有之義和作用所在;而其余三個原則不僅僅是對思政課的獨特要求,亦是對所有課程的共性要求。三是教學管理上,剛性要求多,如原則上晚間和周末不排課;倡導中班(100人以下)授課、小班探討,陸續(xù)解決大班問題;按師生比不低于1:350設專職思政課教師崗;領導聽課制度明確,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及分管領導對5門課每人每學期至少各聽1次;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思政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領導應于一個任期內聽完各教師的課。四是階段目標上,不同于小學階段以啟蒙道德情感為主,初中階段以筑牢思想基礎為主,高中階段以增強政治素養(yǎng)為主,大學階段側重理論性學習,引導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五是在加強領導上,提出了很多“硬核”舉措,例如,落實地方黨委主體責任,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專題會議;構建黨委領導聯(lián)系高校及講思政課尤其是“形勢與政策”課制度,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每學期至少授課1次。又如,推動建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書記、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黨委常委會每學期至少召開1次會議專題研究,書記、校長每學期為學生授課不少于4個課時,其他校領導每學期為學生授課不少于2個課時,并以“形勢與政策”課為主。再如,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協(xié)同。
2.自身特性。第一,課程定位上,“形勢與政策”課作為引導學生準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性成就、變革、機遇及挑戰(zhàn)的核心課程;成為第一時間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三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略的重要渠道;要帶領學生提高“四個正確認識”?!昂诵摹薄爸匾薄八膫€正確認識”等詞匯均生動地揭示出該門課的重要性。第二,基本原則上,它除了思政課共有的前述四個基本原則之外,還具有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等要求,難度大、變化快、備課繁,這全面地刻畫出“形勢與政策”課的特征。第三,教學管理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開課不斷線,是學分最低、跨度最長的思政課?!伴_課不斷線”五個字看似簡單,落實起來卻頗顯艱辛,對人、財、物、時間和信息等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成績考核辦法靈活,以專題論文、調研報告為主,摒棄了單一的閉卷考試等傳統(tǒng)思路。教學內容明確,要圍繞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程堅定“四個自信”、開辟“四個專題”(全面從嚴治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港澳臺工作、國際)、做好“兩個重點講授”(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教師來源多元化,可從思政課教師、哲社專業(yè)課教師、輔導員中遴選,遴選社科理論界專家、企事業(yè)單位負責人、各行業(yè)先進模范、黨政領導干部等,這既豐富了教師的組成,又要求確保教學質效。
二、“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主要困境
當前,“形勢與政策”課的建設成效不容置疑,但新時代對該課程賦予了新的更高希望和要求,課程建設仍有一些困境亟待突破。從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內容豐富性、形式多樣性等向度出發(fā),能為分析“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主要困境提供有益視角。
1.教師主導性不夠。一是缺少主導意識。有的教師僅將“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作為一種硬性任務完成,忽視了這門課的戰(zhàn)略前瞻性、思想導向性、價值引領性,政治及信仰的堅定性不夠,對大學生的引導和栽培不夠。二是缺失主導能力。一些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更換過于頻繁,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參差不齊;有的教師家國情懷不夠熾熱、思維不夠創(chuàng)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及方法論不牢,難以教會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思維方法;視野不夠寬廣、知識面不夠開闊,不善于橫向上的國際比較和縱向上的歷史比較;對一些錯誤觀點和思潮未能及時有效應對。三是缺乏主導方法。師生教學共處的時間較為短暫、雙方不夠熟悉,難以互動和共鳴;有的教師停留于知識的灌輸,不能有效地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難以用人格魅力、真理力量、理論功底來贏得和塑造學生;一些教師紛紛在愛課程、智慧樹、清華學堂在線等平臺上開放慕課,較好地增進了資源共享、促進了教學改革,但使用率、主導性還要提高。[2]
2.學生主體性不強。第一,對課程價值性感悟不多。不少學生在校期間對“形勢與政策”課學習的認識和投入遠遠不夠,突出體現在未能深刻感悟這門課的價值及意義,走上工作崗位后才漸漸感受到其價值。第二,對課程重要性體認不深。學生普遍不夠重視,到教室后便自發(fā)地往后排坐、玩手機、學習其他課程知識,在思想上消極應對、行為上疲于應付,一定程度上消極地影響著課堂教學;一些同學一旦有團學活動要參加,便潛意識地沖擊擠占該門課。此外,由于師資普遍緊缺,“形勢與政策”課的晚間和周末授課現象仍較普遍、大班亦很常見,這無形中加重了學生對這門課的忽略。第三,對課程方法論掌握不清。不少學生忽視了“形勢與政策”課的獨特性,缺乏對“形勢”“政策”元素的挖掘;缺少跟任課教師溝通的自覺性,師生默契不夠;覺得考試容易過關,提交考察報告等就草草了事。學生在課程方法論上學得不正、用得不深,加深了主體性不強的問題。
3.內容豐富性不深。一是時效性不強。“形勢與政策”課的時效性要求高、變化較大,每學期都不同,講起來不易、要講好更難。各高校雖然每學期都使用上級部門指定的教材講義,但它們從開始編寫到投入使用仍經歷了半年乃至更長時間,時效性欠缺。最新的“形勢”與“政策”特別是一些新近發(fā)生的國內外大事等沒有辦法及時補充進教材,倘若任課教師做不到第一時間跟進,要將“形勢”“政策”的熱點難點疑點講深講實講透便成為空中樓閣、無從談起。二是體系性不夠。雖然教育部翔實規(guī)定了這門課的“四個專題”和“兩個重點講授”內容,但總體上教師在具體教學中仍較缺乏學理性、邏輯性;加之教師組成的多元化以及更換的頻繁化,教學內容仍然缺乏系統(tǒng)化。三是實踐性不強。這門課盡管周期長,但目前總體上仍停留于說教,以課堂的理論教學和知識灌輸為主,缺乏走向社會、深入實踐、檢驗提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融合不緊不深。
4.形式多樣性不足。第一,針對性欠缺。很多高校非常重視“形勢與政策”課的形式創(chuàng)新,但一些高校未充分照顧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知識吸收特點、課程教學特性,一味地追求形式多樣化,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甚至過于花哨的現象。第二,持續(xù)性欠佳。有的高校在形式上持續(xù)性不強。以“領導干部上講臺”活動為例,習近平總書記早在閩浙任職期間,就曾多次深入高校作“形勢與政策”報告,2005年更于浙江倡導構建領導干部為大學生作“形勢與政策”報告的制度。實踐證明,這一形式備受青年大學生青睞,一些地區(qū)和高校也踴躍推動,但在數量和頻次上仍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滿足青年大學生的旺盛求知欲。同時,各學期的“形勢與政策”課存在斷節(jié)、銜接不到位等現象。第三,啟發(fā)性不夠。近年來,“形勢與政策”課的專題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新方式新方法層出不窮,但通盤來說啟發(fā)性還不夠。2020年舉行的“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在提高啟發(fā)性等方面進行了很好的嘗試,引導學生結合親身參與的疫情防控深入思考和感悟,這一舉措從專題設計、師資遴選、內容構建等方面對該課程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三、“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深化對策
辦好新時代的“形勢與政策”課,要以價值引領為統(tǒng)領,貫穿“八個相統(tǒng)一”,立足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內容豐富性、形式多樣性等向度,不斷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1.強化教師主導性,增進價值引領。一要增強主導意識。當前,意識形態(tài)在多樣化上日漸強化、在斗爭程度上日漸白熱化,“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應強化政治引導的基本功,在“形勢”與“政策”的解讀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彰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自發(fā)、自覺、自信地以價值引領為統(tǒng)領,促進“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落地見效,在這一導向上既不可含糊,更不能迷糊。[3]將心態(tài)從政府、高校要求我講轉變?yōu)樽陨韮r值呼喚我講、學生成才需要我講、學生期盼我講,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金課”。二要增進主導能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善于話語轉換,將政府和高校的教學要點、教材及教輔資料等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價值體系和話語體系,進而順利傳播為學生的知識體系、演化為學生的價值體系,推動學生知行合一并成長為時代新人。[4]增強家國情懷、創(chuàng)新思維,帶領學生學會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及方法論;開闊知識視野、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尤其要善于橫向上的國際比較和縱向上的歷史比較,增進有效回應錯誤觀點和思潮的勇氣及智慧,真正把“四個自信”植入學生靈魂。三要創(chuàng)新主導方法。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善于增進學生的情感認同;改變知識單向灌輸等機械化教法,理清、吃透、講好教學要點,必要的灌輸和有效的啟發(fā)結合,提高對學生的教益和啟迪,做到引導有張力、探求有深度、教學有效度,切實用人格魅力、真理力量、理論功底來感染和教導學生。兼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主體偏好,結合自身的人生閱歷、人格魅力和知識能力,做到重大問題持續(xù)講、新鮮經驗及時講、熱點問題貼切講、難點問題通俗講。針對“00后”大學生思維活躍、信息豐富、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較高等情況,正視學生信息來源的網絡化、多元化、碎片化實際,主動駕馭新興網絡媒體,建好慕課等“互聯(lián)網+”教育新形態(tài)課程,開展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探索,通過生講生評、案例點評、研討辯論、項目探究、教師導演學生主演等方式建好“翻轉課堂”,調動學生對時政思辨的積極性,牢固占領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陣地。[5]
2.深化學生主體性,促進思維啟發(fā)。一要推進對課程價值性的感悟。面上的教育和點上的交流并舉,引導學生在“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上增進認識及投入,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更加深刻感受到這門課的深遠價值,尤其是對樹立正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益作用,提升學生主體性。[6]二要推動對課程重要性的領會。內外聯(lián)動,既要增強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探討“形勢與政策”的主觀能動性;也要加強外在壓力,促進任課教師與學生政工干部的溝通協(xié)調,有效強化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規(guī)避學生思想上的忽視、行為上的松散等現象,還“形勢與政策”課應有的課堂規(guī)矩和課程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任課教師是課堂責無旁貸的管理者,理應承擔起課堂管理的責任,對“低頭族”“手機族”等現象決不可漠視不管,要下方百計地提高“抬頭率”和“好評率”,提升學生的獲得感,這既是“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在要求,更是教師的應有使命和責任。三要推行對課程方法論的掌握。引發(fā)學生全面深刻地認識到這門課的特殊性,凸顯“形勢”“政策”元素的發(fā)掘,并予以生活化、具象化解讀,促進入耳入腦入心;加強師生的聯(lián)動,增進師生配合;推進經典文獻的導讀,以啟發(fā)為主線,重在“讀”、突出“導”,史論結合,加強理論分析和邏輯闡釋;規(guī)范考核辦法,靈活和嚴格結合,著力避免學生平時不重視等現象。[7]
3.優(yōu)化內容豐富性,凸顯內容為王。一要改善時效性?!靶蝿菖c政策”課教師不僅要講好指定的教材、講義,而且要對最新的“形勢”與“政策”了然于胸、出口成章,及時補充新近發(fā)生的國內外大事,將熱點難點疑點一網打盡,重在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8]要會講故事、講好故事,例如,聚焦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生動地講授偉大抗疫精神;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講深講好我們黨的人民情懷;緊扣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透徹地詮釋我們黨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二要改革體系性?!靶蝿菖c政策”課理論魅力的源泉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強大說服力的根源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強大說服力。講好“形勢與政策”課,要“術”“學”“道”結合,把牢內容為王,緊密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堅定“四個自信”貫穿“兩個重點講授”“四個正確認識”“四個專題”的教學全過程,實現傳道、授業(yè)、解惑。推動課程教學與理論研究相扣,多出教改項目和理論成果,夯實科研支撐,促進學術性與意識形態(tài)統(tǒng)一、理論闡釋與學術研究統(tǒng)一,重點攻克學理性支撐較弱的短板。[9]三要改進實踐性。理論和實踐結合,通過專題論文、調研報告等方式,引導學生立足課程、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強化體驗參與、深耕社會實踐,促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掌握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感悟,從而提升課程建設的規(guī)范性。[10]
4.美化形式多樣性,有效服務內容。首先,側重針對性。學生渴求教師上課形式活潑多樣,將“高大上”內容講得“接地氣”,渴望在課程中被教師重視、與教師對話?!靶蝿菖c政策”課要回歸教學常識,統(tǒng)一性同多樣性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教師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新來增進互動、啟迪思維,增進學生參與感、責任感,引領學生切實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并轉化為發(fā)奮學習、報效祖國的硬氣和士氣。其次,注重持續(xù)性。深入系統(tǒng)地開展“領導干部上講臺”等活動,以特聘教授等形式發(fā)揮領導干部理論及實踐上優(yōu)勢的輻射效應,為課程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讓課程教學更加貼近社會,增進畫面感和魅力,從而借力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特別要注意的是,一些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從學生工作部等相關部門移交到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主體產生了變化、權責產生了變更,帶來了教學資源管理、師資管理、教學理念、學生管理等有關變化?;诖耍獜娀吭郝?lián)動作用,促進“三全育人”;依托集體備課優(yōu)勢,進行思維碰撞、形成智慧火花;加強教學示范,促進老帶新和個別輔導;增進各學期“形勢與政策”課的持續(xù)性,在時間接續(xù)上形成一條主線;促進五門思政課形成體系,尋求育人效益最大化;激發(fā)協(xié)同效應,使其他課程與“形勢與政策”等思政課同向同行的應然向實然有效轉化。再次,著重啟發(fā)性。增進學生的參與和行為邏輯,強化問題導向和互動,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為以學生“學”為中心,強調“教”的章法、突出“學”的成效,增進教學產出效益,引領學生嫻熟駕馭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及方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2]王剛.“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問題與解決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5,(11).
[3]張錄全.強化“形勢與政策”課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4).
[4]劉子杰.建構形勢與政策教育話語的三個體系[J].江蘇高教,2019,(2).
[5]張亞峰,盧毛毛.“翻轉課堂”在“形勢與政策”課中的應用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1).
[6]吳寧寧.高校主體性德育培養(yǎng)的新視域探索——基于日本高校德育發(fā)展的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7]彭慶紅,潘紅濤.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體系構建與實踐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
[8]柴紫慧.加強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內容建設的多重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5).
[9]徐蓉.“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應處理好三大關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9,(2).
[10]駱郁廷.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多維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