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精神的力量,對中國精神有著豐富的論述。黨的十八大之前,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間,一直關注對工作所在地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相關精神的提煉、概括和升華,這構成了他對中國精神的初步探索。黨的十八大之后至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之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精神”概念,論述中國精神的具體形態(tài),不斷注解、闡發(fā)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以新的視角再次集中論述中國精神,之后注重對歷史事件、時代實踐以及實踐主體精神的凝練,賦予中國精神更鮮明的時代性,對中國精神論述進一步豐富與深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精神重要論述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不僅表現(xiàn)出階段性特點,而且有其內在的歷史、理論與實踐邏輯。
【關鍵詞】中國精神;重要論述;形成與發(fā)展;內在邏輯
【作者簡介】吳向東,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哲學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教授。
【原文出處】《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京),2023.3.5~20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精神重要論述研究”(21&ZD004)的階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精神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之前,在每一處地方主政,論及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每一英雄人物時,習近平同志都會強調相關地方、事件、英雄人物的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精神的重要性,認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明確提出“中國精神”概念,對其內涵進行了系統(tǒng)凝練,并不斷注解和闡發(fā),對構筑和弘揚中國精神提出明確要求;同時,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系列具體的精神形態(tài),對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作出精辟概括和闡述,形成了關于中國精神及其具體形態(tài)的豐富論述,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的內核。這些論述,內涵豐富、意蘊深遠,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不僅深刻地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與物質、精神與人、精神與世界關系的哲學觀,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國人的精神特質,標注了中國人的精神坐標。中國精神與中國道路、中國力量概念一起,回答了什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也從精神文化層面上深刻回答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中國人、如何成為一個中國人的問題。本文意在系統(tǒng)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精神重要論述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分析其階段性特點,揭示其內在邏輯,從而為全面系統(tǒng)地闡發(fā)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的豐富思想提供基本前提和整體框架。
一、對中國精神的初步探索
黨的十八大之前,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間,一直關注對工作所在地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相關精神的提煉、概括和升華。從論擺脫意識貧困,到概括紅船精神、闡述浙江精神、擴容上海城市精神等,這些都構成了他對中國精神的初步探索。
(一)擺脫意識貧困
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圍繞福建閩東地區(qū)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fā)展這一主題,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并被編輯成冊,形成了《擺脫貧困》一書。在此書中,他特別強調了擺脫貧困與發(fā)揮精神力量之間的關系。
習近平同志提出“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擺脫我們頭腦中的貧困,實際上也即擺脫精神上的貧困。他指出:“人窮不能志短。不能因為定位貧困縣、貧困地區(qū),就習慣于講我們縣如何如何貧窮,久而久之,見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產(chǎn)生‘貧困縣意識'”,“所以我提倡振奮精神”。①他從理論層面上闡明要正確認識脫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系。人類生活需求有兩個方面,即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懊撠氈赂粡闹庇^上說,是貧困地區(qū)創(chuàng)造物質文明的實踐活動。但是,真正的社會主義不能僅僅理解為生產(chǎn)力的高度發(fā)展,還必須有高度發(fā)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脫貧致富”②,“脫貧致富的實踐過程不但是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建設物質文明的過程,也是我們改造主觀世界、建設精神文明的過程”③。
為此,習近平同志提倡“弱鳥先飛”的意識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地方貧困,但觀念不能“貧困”。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xiàn)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里有無這種意識。先飛意識的第一要義在于把解決問題的關鍵,放到我們自己身上來,“要把事事求諸于人轉為事事先求諸于己”④。而根本改變貧困、落后面貌,就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發(fā)揚“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拔彝瞥绲嗡┦木坝^,實在是推崇一種前仆后繼,甘于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種胸有宏圖,扎扎實實,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雹?/div>
同時,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和老區(qū)革命精神。他指出,自信心是我們民族精神中最穩(wěn)定的成分。閩東的燦爛文明傳統(tǒng)是一種光彩,“閩東人民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善良質樸的精神就是一種光彩。認識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奮進的動力”。⑥老區(qū)革命精神是脫貧致富的強大精神支柱,“老區(qū)的革命傳統(tǒng),是閩東精神文明建設的精神優(yōu)勢。”“我們要在脫貧致富的事業(yè)中不斷繼承老區(qū)革命傳統(tǒng),發(fā)揚老區(qū)革命精神”⑦。
(二)弘揚紅船精神
2002年10月,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后,專程到嘉興南湖瞻仰紅船,接受革命精神教育。2005年6月21日,他在《光明日報》發(fā)表《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一文,對“紅船精神”作了總結概括,深刻闡述了紅船精神的豐富內涵、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
首先,首次提出“紅船精神”這一概念,并闡明它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習近平同志提出,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無不與“紅船精神”有著直接的淵源,從而精準標注了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坐標。
其次,基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概括并闡述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一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正是順應求民族獨立、謀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勇立歷史發(fā)展的潮頭,在南湖紅船上宣告成立,從此使中國革命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對此,毛澤東同志稱之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澳虾t船點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使四海翻騰,五岳震蕩?!雹喽菆远ɡ硐?、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包h的一大會議在白色恐怖中召開,由上海轉至嘉興,在南湖紅船上完成締造中國共產(chǎn)黨的使命,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雹崛橇Ⅻh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依水行舟,忠誠為民,成為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
最后,將紅船精神與黨的先進性聯(lián)系起來,論述了“紅船精神”的時代價值。習近平同志指出,“紅船精神”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先進性,是黨的先進性之源。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對于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進一步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完成黨的執(zhí)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紅船精神”是激勵我們把握發(fā)展這一時代主題和黨執(zhí)政興國第一要務,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思想武器;“紅船精神”是鼓舞我們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強大精神支柱;“紅船精神”是鞭策我們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本質要求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求真務實、一心為民的強大道德力量。我們要在新的實踐中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
(三)論述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
2006年,習近平同志總結概括了浙江工作的經(jīng)驗,在《浙江日報》提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并在《哲學研究》發(fā)表題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強調浙江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動體現(xiàn),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來的奮斗發(fā)展中孕育出來的寶貴財富。文章從浙江精神的優(yōu)秀歷史傳統(tǒng)、浙江精神在當代的生動展現(xiàn)、浙江精神在新時期新階段必須與時俱進三個方面,全面闡述了浙江精神。
一是浙江精神的優(yōu)秀歷史傳統(tǒng)。千百年來,浙江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生產(chǎn)生活方式、歷史上的多次人口遷徙和文化交融,造就了浙江人民的文化特質,錘煉了浙江人民的生活氣度,砥礪了浙江人民的精神品格。習近平同志追溯了浙江的燦爛文明發(fā)展史,通過對浙江各類歷史人物,包括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實業(yè)家等的文化實踐活動總結,強調了浙江精神的文化底蘊,概括了浙江精神的歷史形態(tài)。
浙江精神從而凝煉成了以人為本、注重民生的觀念,求真務實、主體自覺的理性,兼容并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胸襟,人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情懷,講義守信、義利并舉的品行,剛健正直、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和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的志向。她們渾然一體,既流溢在良渚的玉器上、魯迅的詩文里,也徜徉在西湖的山水間、梁祝的蝶舞中。雖然在不同時期,浙江精神呈現(xiàn)出來的具體形態(tài)和側重點不盡相同,但是,由上述觀念、理性、胸襟、情懷、品行、氣節(jié)和志向所凝聚的內涵,正如涌動的活水,跳躍、翻騰在整個浙江的歷史過程中,表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⑩
浙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之一,歷史文化、革命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交相輝映,這種文化傳統(tǒng)構成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形成了浙江特有的文化精神和人文特點。
二是浙江精神在當代的生動展現(xiàn)。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全面激活了浙江人的“文化基因”。在浙江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形成了“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chuàng)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這種精神極大地促進了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成為能動的經(jīng)濟創(chuàng)造力;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全面進步,成為巨大的社會凝聚力;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大省建設,成為核心的文化競爭力。浙江精神形成了共同的精神認同和文化認同,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了浙江人民敢為人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智慧和勇氣,陶冶了浙江人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創(chuàng)業(yè)、特別能發(fā)現(xiàn)商機、特別能化解危機、特別能適應市場經(jīng)濟的優(yōu)秀品行。
三是浙江精神在新時期新階段必須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是浙江精神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同志認為,浙江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不懈追求中,迫切需要現(xiàn)代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道德標準,需要作為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浙江精神的引領和激勵。因此,他根據(jù)新的實踐要求,提出在堅持和發(fā)展“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chuàng)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的同時,要與時俱進地培育和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精神,以此激勵全省人民“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從而為浙江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
習近平同志對“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精神內涵進行了逐一闡發(fā)。他強調,“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規(guī)律、崇尚科學;“務實”,就是尊重實際、注重實干、講求實效;“誠信”,就是重規(guī)則、守契約、講信用、言必信、行必果;“和諧”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開放”,就是全球意識、世界胸襟,海納百川、兼容并蓄,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圖強”,就是勇于拼搏、奔競不息,奮發(fā)進取、走在前列。同時,他依據(jù)新的實踐要求,結合浙江實際,闡述了具體的精神要求。如關于求真,就是要求理論之“真”,堅持不懈地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求規(guī)律之“真”,更自覺地認識規(guī)律、遵循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使我們的各項工作進一步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要求科學之“真”,在科學精神、思想、方法的指導下,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激發(fā)和支持人們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的智慧和勇氣。關于和諧,就是要有和美與共的情懷,努力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有和衷共濟的情志,共同創(chuàng)造和睦相處的美好家園;要有和悅自適的情操,不斷促進人的自我超越與全面發(fā)展,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富足,體魄強健,精神愉悅。
(四)擴容上海城市精神
2007年3月,習近平同志任上海市委書記,通過系統(tǒng)總結上海近代以來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遷,指出:“上海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一個經(jīng)濟中心城市的表現(xiàn),魂與根來自文化。”⑾他進一步提出,上海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建設國際大都市,必須提煉上海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fā)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
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顯著一個城市的特色風貌。要結合自己的歷史傳承、區(qū)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⑿
上海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有鮮明特色的城市精神,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已經(jīng)深深熔鑄在上海人民的性格、意志、情感以及行動之中。面向未來發(fā)展,上海還必須提升、豐富城市精神的內涵。實際上,早在2003年,上海召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就將“海納百川、追求卓越”8個字概括為上海城市精神。2007年5月,在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上,習近平同志在工作報告中提出:“與時俱進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終保持艱苦奮斗、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⒀這里,習近平同志為上海城市精神新增了“開明睿智、大氣謙和”,至此,“上海城市精神”16字表述正式出臺。為什么要增加“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表述?習近平同志作了這樣的闡述:“如果說海納百川是上海一貫的文化特點,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種文化本質,那么開明睿智本身是一種態(tài)度,大氣謙和是一種胸襟,這樣才能進一步海納百川,進一步追求卓越?!雹宜?007年7月10日與杭州市黨政代表團座談時,還強調指出,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上海成其大,就在于它能包容,上海就要有一種自覺,一定要有包容心。
二、“中國精神”的明確提出與具體形態(tài)
黨的十八大之后至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之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精神”的概念,不斷論述中國精神的具體形態(tài),不斷注解、闡發(fā)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闡明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的關系,將中國精神作為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xiàn)。
(一)第一次明確提出“中國精神”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chuàng)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⒂
首先,第一次明確提出“中國精神”概念。盡管辜鴻銘、張岱年等學者曾經(jīng)論及中國人的精神、中華精神、中國精神等,但是作為與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力量等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特定內涵和意義指向的中國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原創(chuàng)性概念。它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實踐的精神表達,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反映,是當代中國文化的一種自覺,也是文化自信的底蘊,回答了什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中國精神呈現(xiàn)著當代中國人的精氣神,表達著當代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其次,對中國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概括。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都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了提煉和升華。毛澤東提出“革命精神”的概念,強調“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鄧小平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江澤民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概括:“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雹院\濤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中國精神的內涵,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里,民族精神彰顯民族特性,是中國精神的民族底色;時代精神表達時代訴求,是中國精神的時代特征。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輔相成,二者有機融合于中國精神之中。
最后,對中國精神的地位進行了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論述中國精神,將其與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力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提出了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的重要論斷,揭示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力量的內在關系,強調中國精神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道路的精神支撐、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
(二)不斷論述中國精神的具體形態(tài)
通過調研走訪、參加紀念活動、發(fā)表重要講話等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精神的具體形態(tài)進行了充分論述。從時間維度上看,涉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具體精神形態(tài);從內容上看,涵蓋了重大歷史事件、領袖人物和英雄模范、典型地域、實踐主體和領域等包含和體現(xiàn)的具體精神。
一是對重大歷史事件精神的概括。歷史事件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實踐活動,其中蘊含著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刻論述了偉大長征精神:“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⒄,并將偉大長征精神視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在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7周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等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和英雄精神。他強調,在抗戰(zhàn)英雄身上,充分展現(xiàn)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充分展現(xiàn)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充分展現(xiàn)了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充分展現(xiàn)了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論述和強調要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東風精神”、“兩路”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
二是對歷史人物、革命領袖以及英雄模范精神的凝練。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樣的人物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建立了豐功偉績,更是因為這樣的人物在艱苦磨礪中鑄就了堅強意志和高尚人格,形成了寶貴精神。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xù)奮斗。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將孫中山先生的寶貴精神凝練為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范,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品質,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闡發(fā)了朱德同志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范,即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無限忠誠、光明磊落的堅強黨性,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方法,心系人民、艱苦樸素的公仆情懷,一生學習、一生向前的奮斗精神。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結合鄧小平同志豐富的實踐經(jīng)歷,概括和闡發(fā)了鄧小平同志的精神,即對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無比堅定的崇高品格,對人民無比熱愛的偉大情懷,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政治勇氣,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維,坦蕩無私的博大胸襟。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堅守信仰、獻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心在人民、利歸天下的為民情懷,實事求是、勇于開拓的探索精神,求真務實、敢于擔當?shù)膬?yōu)秀品質,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的崇高風范五個方面闡發(fā)了胡耀邦同志的精神風范。此外,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紀念萬里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紀念劉華清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同樣概括了他們的崇高精神,并強調這些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范,是黨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他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⒅在講話中,他還論及了一系列英雄模范精神,包括雷鋒精神、黃繼光英雄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嘉庚精神、羅陽同志的可貴精神、林俊德同志的精神品格、蘭輝同志的精神品格、郭明義的忘我精神等。一代又一代英雄模范所塑造和展示的精神,正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最好的寫照和生動體現(xiàn)。
三是對典型地域精神的凸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地域發(fā)生了諸多重大歷史性事件,誕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發(fā)生了感天動地的歷史故事,形成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記憶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作風,從而呈現(xiàn)出獨特的地域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了一系列典型地域精神,包括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老西藏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壩精神等。這些典型地域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fā)揚光大”⒆。
四是對社會實踐主體、實踐領域精神的論述。不同的實踐主體、不同的實踐領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實踐特質和精神要求,并在長期實踐中形成其獨特的精神品格。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了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強調長期以來廣大勞模以平凡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鑄就了“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同時他也論述了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企業(yè)家精神、知識分子的求真務實精神和擔當精神、軍人的戰(zhàn)斗精神、教師的奉獻精神、“五老”精神、志愿者精神、中華體育精神、憲法精神、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等。這些精神不僅是中國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也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三)系統(tǒng)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雹厮麑ι鐣髁x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集中論述和系統(tǒng)闡釋,構成對中國精神重要論述的重要內容。
一是強調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即國家的德、社會的德。
不同民族、國家由于其自然條件和發(fā)展歷程不同,產(chǎn)生和形成的核心價值觀也各有特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21)
二是強調當代中國應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八焉婕皣?、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保?2)
三是提出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芭嘤秃霌P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是保持民族精神獨立性的重要支撐?!保?3)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我們生而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其中,特別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通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涵養(yǎng)。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華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三、中國精神論述的豐富與深化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從新的視角再次集中論述中國精神,深化了對中國精神的理解。此后,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對歷史事件、時代實踐以及實踐主體精神的凝練,賦予中國精神更鮮明的時代性。一方面突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弘揚先進文化方面的代表性作用,強調了偉大建黨精神在中國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結合當代偉大實踐活動,適時總結彰顯偉大改革開放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特區(qū)精神等,凸顯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關系,從而表現(xiàn)出對中國精神論述的豐富與深化。
(一)論述“四個偉大精神”
首先,強調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fā)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的發(fā)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這種精神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
其次,以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為主體,將中國精神概括為“四個偉大精神”:“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24)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四個偉大精神”概括了中國人民的精神氣質。一方面,充分繼承中國共產(chǎn)黨關于中華民族精神論述中的思想成果,如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中的“團結精神”,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中的“創(chuàng)造精神”“奮斗精神”等,并實現(xiàn)新的升華。另一方面,從中華民族、中國人民這一主體的角度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凝練,深刻闡述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文明發(fā)展中形成的獨特特質和稟賦,也是對當代偉大實踐活動所需要的精神狀態(tài)和精神品質的深切呼喚。
最后,在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三個維度的結合上,論證了中國人民所具有的“四個偉大精神”。以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為例,習近平總書記論證道: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fā)明創(chuàng)造,我國產(chǎn)生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聞名于世的偉大思想巨匠,發(fā)明了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科技成果,創(chuàng)作了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文藝作品,傳承了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萬里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等氣勢恢宏的偉大工程。今天,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發(fā)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fā)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fā)揚這種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25)
這里,中國歷史上的偉大思想巨匠、偉大科技成果、偉大文藝作品、偉大史詩、偉大工程,表明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表明中國人民在當代實踐中的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對未來的信念,表明中國人民在未來對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的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論證,也都遵循了同樣的邏輯。
(二)凝練歷史事件、時代實踐以及實踐主體精神
這一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繼續(xù)以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為契機,闡發(fā)歷史事件中蘊含的豐富精神,這包括:(1)偉大五四精神:“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保?6)(2)偉大抗戰(zhàn)精神:“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zhàn)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保?7)(3)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fā)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保?8)
更加突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偉大實踐活動所孕育的偉大精神給予了充分的關注,著力概括和論述了偉大改革開放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特區(q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29)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皫浊昵?,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fā)生了無數(shù)變法變革圖強運動”(30)。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以數(shù)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tài)。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tài)繼續(xù)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抗疫斗爭,強調“中國的抗疫斗爭,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31),“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32)。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在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概括了特區(qū)精神:“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續(xù)發(fā)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qū)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33)。在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闡述了脫貧攻堅精神。他指出:
偉大事業(yè)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yè)。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xù)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34)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論述了科學家精神和企業(yè)家精神等。2020年7月21日,在企業(yè)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企業(yè)家精神,中國企業(yè)家隊伍要在愛國、創(chuàng)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chuàng)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2020年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茖W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將科學家精神概括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35)。
(三)論述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在百年發(fā)展的歷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不懈奮斗、砥礪奮進,不斷傳承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賡續(xù)精神血脈,形成了黨的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總結黨的百年發(fā)展歷史,提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和“偉大建黨精神”。
在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一概念,并提及12種偉大精神。他指出:
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36)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之際,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46個,并予以發(fā)布。這些精神形態(tài),涉及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代表了黨在不同時期的實踐活動和精神成果,反映了不同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風貌,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集中表達。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偉大建黨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之源?!保?7)這里不僅提出了“偉大建黨精神”概念,而且概括了其基本內涵,同時也說明了其歷史地位,即它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之源。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國內外實際和實踐中的矛盾問題,分別突出強調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1)歷史主動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持續(xù)努力,煥發(fā)出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2)斗爭精神?!鞍l(fā)揚斗爭精神,把握斗爭方向,把握斗爭主動權,堅定斗爭意志,掌握斗爭規(guī)律,增強斗爭本領”(38);(3)自我革命精神?!白晕腋锩俏覀凕h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4)團結奮斗精神?!耙话倌陙?,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39);等等。由此,不僅凸顯了當代實踐對精神的需要,而且豐富了黨的偉大精神的深刻內涵。
四、中國精神重要論述形成與發(fā)展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精神的論述,經(jīng)歷了初步探索、明確提出、豐富與深化的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對中國精神的意義、內涵、生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培育和弘揚等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精神的重要論述,既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深刻的理論依據(jù),又有著強烈的實踐針對性,因此其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不僅表現(xiàn)出階段性特點,而且有其內在的歷史、理論與實踐邏輯。
(一)始終重視精神的力量
習近平在不同歷史時期,反復強調精神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一方面,精神生活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人有精神需求。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我們的發(fā)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保?0)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所以,我們要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他強調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堅持“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41)。精神作為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的積極成果,必然會反作用于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42),“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43)。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精神的力量,不僅是因為在理論層面上精神生活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更在于在實踐層面上它的強烈現(xiàn)實針對性與問題意識。一方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xiàn)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了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戰(zhàn)。另一方面,“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xù)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xiàn)成的教科書?!保?4)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fā),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中國道路也必須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因此,堅持自信自立,強調精神的獨立性、主動性、自主性,提出中國精神,就成為新時代偉大實踐的必然邏輯要求。
正是基于這種理論和實踐的邏輯,習近平總書記從一開始就將中國精神視為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強調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逐漸推進到從中國精神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精神與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關系上把握中國精神。這表明,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認識的深化,對中國精神的理解的層次也在不斷提升。
(二)在不斷建構中國精神的具體形態(tài)中注解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
一是建構中國精神圖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在概括、凝練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實踐中的具體精神,不斷建構中國精神的具體形態(tài),形成具體精神形態(tài)的邏輯圖譜。這些精神形態(tài)從內容上看,涵蓋了重大歷史事件、領袖人物和英雄模范、典型地域、實踐主體和領域等包含和體現(xiàn)的具體精神。在黨的十九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更加注重對當代中國實踐活動所生成的精神的凝練和闡述,特別注重對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論述,強調其在中國精神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弘揚先進文化方面的引領作用,從而賦予了中國精神更鮮明的時代性。
二是深化中國精神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兩次集中論述中國精神:第一次是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將中國精神明確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二次是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以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為主體,將中國精神概括為“四個偉大精神”:“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并在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三個維度的結合上,充分論證了中國人民所具有的這四個偉大精神。這四個偉大精神從整體上概括了中國人民的精神氣質,不僅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關于中華民族精神論述的思想成果的繼承和新的升華,更是在表述和理論邏輯上,從中華民族、中國人民這一主體的角度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凝練,充分貫通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內在一致性,一方面深刻闡述中華民族在歷史綿延中形成的特質和稟賦,另一方面,也表達著當代偉大實踐活動所需要的中國人民的精神狀態(tài)和精神品質,從而彰顯中華民族是什么樣的民族,中國人民是什么樣的人民。
三是揭示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與根本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譜系是中國精神的典型形態(tài)。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中國精神時,總是將其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無論是豐富多樣的具體精神形態(tài),還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四個偉大精神”,抑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都是貫穿其中的思想核心,是中國精神的根本標識,構成中國精神的哲學基礎。中國精神的具體形態(tài)、基本內涵、集中體現(xiàn)、根本標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貫通,形成從具體到抽象、形式到實質、特殊到普遍的內在邏輯,呈現(xiàn)出中國精神的核心要義。
(三)深刻揭示中國精神生成與發(fā)展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精神的重要論述,首先揭示中國精神根植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是中國實踐的精神升華、理論總結。精神根源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45),人們通過實踐活動在改造外部對象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使其隨實踐的發(fā)展而變化。正是在百年實踐的歷史時空變幻中,基于特定背景、特定任務、特定矛盾與問題而展開的具體的實踐活動,生成了中國精神諸多具體的精神形態(tài),使之具有特定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特征,諸如中國革命實踐中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實踐中的特區(qū)精神、改革開放精神、奧運精神等;新時代實踐中的探月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上海精神、絲路精神等。同時也正是由于實踐本身具有的內在維度和邏輯聯(lián)系,使得這些具體的精神形態(tài)之間一脈相承、相通相融,形成精神譜系,為中國精神所涵攝。
其次,揭示中國精神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由文化傳統(tǒng)積淀孕育而成。民族文化、國家文化是民族精神、國家精神的基礎和依托,民族精神、國家精神是民族文化、國家文化的靈魂和核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獨特的中華民族精神標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即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決定并表征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中華民族發(fā)展的精神命脈,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46)
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因此,中國精神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為其所孕育和滋養(yǎng)。
最后,揭示中國精神熔鑄于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結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47)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猶如真理的種子撒向了肥沃的土地,在中華大地上產(chǎn)生了絢麗燦爛的精神之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和開放性,鮮明體現(xiàn)著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真理力量。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chǎn)物。中國共產(chǎn)黨從中國的特殊國情和時代特征出發(f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道路,領導中國人民真正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毛澤東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48)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jīng)幾千年創(chuàng)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fā)出強大精神力量?!保?9)正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孕育了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樣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同時,也正是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現(xiàn)代的。
(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整體中定位中國精神重要論述
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是中國人的精氣神,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和源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積淀。因而,中國精神重要論述無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精神重要論述的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另一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主線、理論特質、精神實質也充分表現(xiàn)在中國精神的重要論述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身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因此,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整體中,來理解和定位中國精神的重要論述,把握其精神實質;要在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論述與內容的相互關系中,理解和把握中國精神的內涵、實質、意義以及實踐要求。
注釋:
①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1頁。
②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1頁。
③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4—115頁。
④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頁。
⑤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4頁。
⑥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頁。
⑦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6頁。
⑧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第455—456頁。
⑨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第456頁。
⑩習近平:《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哲學研究》2006年第4期。
⑾本書編寫組編:《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北京: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63頁。
⑿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88頁。
⒀本書編寫組編:《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北京: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56頁。
⒁本書編寫組編:《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北京: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47頁。
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0頁。
⒃《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59頁。
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7頁。
⒅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9頁。
⒆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25頁。
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頁。
(2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71頁。
(2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9頁。
(2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39頁。
(24)參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40—142頁。
(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40頁。
(26)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頁。
(27)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8頁。
(2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74頁。
(29)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4頁。
(30)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9頁。
(31)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頁。
(32)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2頁。
(33)習近平:《在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4頁。
(3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37—138頁。
(3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40頁。
(3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14頁。
(3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7頁。
(3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83頁。
(3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54頁。
(4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7頁。
(4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10頁。
(4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7頁。
(4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7—48頁。
(4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4頁。
(4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2頁。
(46)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90頁。
(4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0頁。
(48)《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6頁。
(4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