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的有關指示,落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關于舉辦2017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暑期備課會的具體要求,北京高教學會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會2017年暑期備課會于7月8日至7月9日在北京中國石化會議中心召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處長王達品、研究會會長孫熙國以及副會長張加才、張秀芹、劉冠軍、趙義良等出席會議,共有來自北京60余所高校122名教師參加了此次備課會。
教工委宣教處處長王達品做了重要講話,他深入解讀了當前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狀況,系統(tǒng)分享了教工委下一步的工作設想,并對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指導意見。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渠道,在國家意識形態(tài)建設中具有深遠意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明確職責使命,敢于正視并處理當前存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會議專門邀請了北京大學學工部部長張慶東教授介紹“95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張慶東教授在報告中指出,新一代青年人追求差異化、依賴網(wǎng)絡、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更能夠通過理性表達自己,也更普遍地具有較正確的政治價值觀,這要求老師們要從更深刻的思想層面以理性的、科學的方法來教授課程內容,也為高質量地開展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會議特別安排了專家示范授課環(huán)節(jié),以期實現(xiàn)協(xié)同發(fā)展、共同進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教材體例為依據(jù),按章節(jié)順序逐一進行了說課授課。
首都經(jīng)貿大學的劉冠軍教授對緒論部分的教學進行了示范教學。劉冠軍教授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備而嚴密、動態(tài)而開放、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這是原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整體性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呈現(xiàn)為具有“多層次結構的復雜系統(tǒng)”,它既是科學又是信仰。劉教授展示了實踐基礎上的現(xiàn)實的人與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當下社會及未來社會的關系,并從教材章節(jié)的劃分中歸納出其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
針對教材第一章內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趙義良教授為大家做了示范授課。他從方法和方法論的辨析入手,強調只有有了方法,概念才能夠成為體系;并認為方法論在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他結合具體案例解讀了如何講授唯物辯證法,如何讓同學們從現(xiàn)實案例中自主學習辯證法的思想。首都師范大學的王洪波副教授以“聯(lián)系”范疇主題,分享了課程設計的基本經(jīng)驗。他認為,課程引入應當緊扣實事時政、社會熱點,一方面能夠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同學們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現(xiàn)實的理論力量,而不是脫離生活與社會經(jīng)驗。
針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部分,北京大學魏波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劉新剛副教授進行了說課解課。魏波教授強調了如何能夠讓學生真正認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馬克思并不是把真理作為一個在先的存在,這樣真理就有一種壟斷與被壟斷的關系,從而形成同學與思想家之間的距離感。課堂的優(yōu)勢在于提供了一個場域,是老師與同學共同探討真理的地方,而不是灌輸知識的地方。劉新剛教授指出,本章應該談哪些思想能夠把握這個世界,為什么存在具有分歧甚至完全相反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和資本主義思想體系),以及基于馬克思的思想體系所形成的認識世界的基礎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張秀琴教授、趙玉蘭副教授對第三章講授進行了經(jīng)驗分享,趙玉蘭副教授主要談了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關系問題,具體分享了如何生動地為同學們講解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內涵問題,應當從馬發(fā)史角度、文本文獻研究成果的層面加深教學深度。
中國政法大學邰麗華教授把第四章的重點濃縮在三個概念中:商品、資本、剩余價值,并圍繞三個概念設計了專題教學。清華大學的蔡萬煥教授強調了在教學中解決如何讓學生科學面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與西方政治經(jīng)濟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方面,從次級貸款危機的案例中,具體地展示不同的經(jīng)濟理論的解釋力和解釋層次,從而把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的理論深度對比出來。北京大學的宋朝龍老師也關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對當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深刻分析重點分析了從馬克思到列寧、希法亭對金融資本的解釋框架。
研究會副會長張加才在會議總結中指出,本次會議堪稱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教學研究高端論壇,會議強化了同仁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注重課程教學水平提升的精準度、深入度和可操作性;會上既有老教授、大專家多年課程教學經(jīng)驗的分享,也有青年才俊銳意進取的新探索,既有宏觀俯瞰式的解讀和把握整體教材的學術大視野大脈絡,又有條分縷析地發(fā)現(xiàn)多種課堂可能性的限度的探討。本次備課會真正深入到了教學的核心區(qū),解決了教學與科研與時俱進、深化發(fā)展的問題,提升了隊伍的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