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和精神的旗幟,代表著一個民族最深層次的文明基因和精神追求。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的英雄觀念,并繼承傳統(tǒng)英雄觀的價值內核,在批判個人英雄、超級英雄等觀念基礎上,建構起人民英雄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著作、摘編、文稿等政治話語,講堂、論壇、沙龍等學術話語,報道、社論、時評等社會話語,從話語主體、主題、內容、形式、出場、語境、策略等方面建構起新時代英雄理論體系,明確了新時代英雄觀的邏輯起點,豐富了新時代英雄文化的科學內涵。
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主體建構
話語主體是指話語的言說者或傳播者。在話語實踐中,行動主體以特定身份對客體及關系進行敘事建構,其角色、立場直接影響到“為誰說”“如何說”的基本問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將“人民”與“英雄”作為統(tǒng)一的政治概念融合于黨的百年英雄文化歷史進程中,形塑多層次的英雄主體,講述全方位的英雄事跡,是當代英雄話語體系最鮮活的經驗素材與最飽滿的敘事表達。
一是總體英雄[1]??傮w英雄并非指團體或者個人,而是全體的人民英雄。所謂“全體”不僅指“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2]514,更是指“戰(zhàn)斗英雄、勞動英雄、扶貧英雄、見義勇為英雄等各行各業(yè)的先進分子”[3]。所謂“人民英雄”,并非是將“民族英雄”“勞動英雄”“無名英雄”等概念簡單相加,而是通過深刻反映歷史前進的本質與時代主題的轉換,體現人民群眾在歷史前進與社會發(fā)展中扮演的創(chuàng)造者、推動者角色。不管是普通的群體英雄,還是獨立的個體英雄,人民的總體英雄以其歷時性與共時性的雙線路徑,提煉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核心范式,因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4]5,總體英雄對歷史的發(fā)展起著比英雄群體或英雄個體更為顯著的作用。
二是集體英雄。不同的時代任務彰顯出英雄的普遍特質,良好的社會風尚必然涌現出先進的英雄群體。集體英雄源于社會主義的集體傾向,發(fā)端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英雄觀,深化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生活,其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價值旨歸。中國共產黨摒棄了超人英雄、娛樂英雄等個人式的英雄主義,塑造出長征英雄、抗戰(zhàn)英雄、扶貧英雄等集體式的英雄形象,將傳統(tǒng)宏大的英雄主義與微觀日常的英雄人物統(tǒng)一于主體建構之中,揭示出英雄主體的歷史構成。集體英雄的導向為無數平凡人提供了思想指引,營造出以實現人生價值為目標的時代氛圍。
三是個體英雄。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英雄既非抽象符號,又非虛妄之辭。英雄是客觀的、真實的個體。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英雄塑造不再囿于英雄主體的特殊語境,而是更加關注英雄人物的大眾性、英雄生活的日常性和英雄事跡的通俗性,這為個體英雄的誕生創(chuàng)建了新場域。不同于革命時期赴湯蹈火、舍生忘死的英雄模范,和平時期的英雄人物大都為普通群眾,他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任勞任怨、鞠躬盡瘁,夜以繼日地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展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fā)有為的崇高品質。例如,《人民日報》僅2022年便報道了守島人王繼才和王仕花、深圳警察李迪、最美醫(yī)生管向東等眾多“平凡英雄”,頌揚他們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所折射的家國情懷,彰顯了時代洪流中平凡之人的“人之偉大”[5]。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將英雄主體的范圍從集體延伸到個體,從個別拓展到普通,逐步建立起基于人民史觀的“平凡英雄”精神譜系,促使英雄主體更具有廣泛性,在大眾意志和英雄品格的相互塑造中實現了新時代英雄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雙線發(fā)展,展現了時代對個體價值的尊重,對普通人生命意義的升華。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主題建構
話語主題是指話語實踐過程中話語主體就針對性議題蘊含的中心思想,其主題范圍通常受到意識形態(tài)、時代際遇、傳播方式等因素影響。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主題始終貫穿于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的理論體系,即以唯物史觀作為話語體系的主旨內核,以人民群眾作為話語體系的外延表征,辯證地分析英雄與民族、英雄與群眾、英雄與時代等關系。兩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共同構筑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主題。
一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主題的內核,具體指歷史唯物主義的英雄世界觀、方法論及基本原理。廓清人民群眾與英雄的關系是唯心主義英雄觀與唯物主義英雄觀的主要理論分野。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強調,作為世界觀,歷史前進是由人民群眾決定性和英雄人物引領性統(tǒng)一作用的結果。所謂英雄“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6]12,“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7]502,只有“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8]548,“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9]1031。作為方法論,英雄的出現取決于客觀歷史條件和社會發(fā)展需要。所謂英雄只是時勢所造,“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chuàng)造出來”[7]502,要“緊緊依靠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10]。作為基本原理,英雄產生是歷史發(fā)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tǒng)一,英雄與群眾恰如是“以偶然性為其補充和表現形式的必然性占統(tǒng)治地位”[11]447,即“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英雄的人民創(chuàng)造英雄的歷史”[6]48。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主題是站在人民的立場塑造英雄的理論,超越了“把歷史描寫為帝王將相英雄豪杰的歷史”[12]118,彰顯出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決定性力量。
二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主題的外延,具體指中國共產黨在堅守馬克思主義英雄觀內核的基礎上進行時代創(chuàng)新,逐漸形成具有鮮明特征的英雄敘事體系。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建構起英雄話語“來源論”“譜系論”“地位論”“本質論”“價值論”“特質論”“策略論”等獨特的理論命題,并以此為基礎建構起“集體英雄主義”“平凡英雄”“英雄文化”等敘事主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主題是將“人民”與“英雄”相統(tǒng)一,在繼承傳統(tǒng)英雄觀,重視偉大人物榜樣作用的同時,運用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正確評價并比較人民群眾和偉大人物的不同作用。習近平始終認為:“人民是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6]189,“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58。他在對具體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時強調:“毛澤東同志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13]49,“紅軍展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13]139,抗日英雄群體充分展現了“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13]279,“人民解放軍醫(yī)務人員與廣大醫(yī)務工作者逆行武漢展現出英雄本色”[14]。習近平贊譽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15]。這不僅是對個體英雄崇高精神和政治品格的頌揚,也是對“何為英雄”的時代回答。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歷史唯物主義的英雄觀,在對超人英雄或個人英雄進行批判的同時,深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道德圣賢的概念內涵,全面而具體地分析了諸多英雄人物在推動歷史變遷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同時,從英雄主體、英雄精神、英雄價值等維度調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觀的主題內涵,拓展英雄話語的理論邊界,推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英雄觀念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的新境界。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內容建構
話語內容是意識形態(tài)的外在表達,體現思想理論的核心命題、重要范疇、邏輯主線和價值取向。科學的話語內容能增強思想理論的貫通力、感染力和引領力,從而建構起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內容是對馬克思主義英雄觀基本理論的具象化表達,探討了英雄與時代、英雄與人民、英雄與精神之間的關系,回答了英雄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以及如何培育等核心問題。
一是英雄與時代。英雄與時代的關系界定是英雄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唯心史觀與唯物史觀對立的焦點。針對英雄與時代的關系,習近平將英雄問題置于百年大黨的歷史進程中,認為:“時代造就偉大人物,偉大人物又影響時代”[16]1。從歷史與時代的關系變化中重新審視英雄的本質特征,既指出英雄來源于時代,又強調英雄對時代發(fā)展的推動作用。英雄和時勢的關系體現了歷史創(chuàng)造過程中必然性與偶然性的有機統(tǒng)一。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歷史發(fā)展動力問題的全新思考,是新時代英雄理論建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培育新時代英雄指明了方向。此外,習近平對新時代英雄的成長寄予了厚望,指出:“新時代是成就英雄的時代”[13]72,“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13]70。新時代的英雄是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被賦予了不忘初心的歷史使命,而新時代為成就人民英雄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臺??傊?,英雄與時代同心同向同行,英雄是融入時代潮流的奉獻者,高揚時代旋律的踐行者,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
二是英雄與人民。英雄不是“絕對精神”[17]292,人民也不是“惰性物質”[18]180,英雄是物質的、歷史的,英雄產生于人民群眾改造歷史和創(chuàng)造歷史的社會實踐中,英雄精神也蘊藏在人民精神的發(fā)展史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內容以“英雄”與“人民”的關系為重點,指明了英雄從何而來到何處去的基本問題,明確了英雄何以可用與何以養(yǎng)成的關鍵內容。習近平多次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2]8,“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英雄的人民創(chuàng)造英雄的歷史”[6]48。這一論述繼承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4]5,肯定了人民是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深化了對英雄與人民關系的再認識,厘清了群眾和英雄在歷史觀方面的地位。同時,習近平又指出,英雄模范是“千千萬萬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作出貢獻的杰出人士的代表”[19]2。這一論述在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了英雄的突出貢獻,確定了英雄歸屬來自于人民、宗旨上為了人民、實踐上依靠人民、價值上引領人民的本質屬性。其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辯證地分析了英雄人物及英雄精神在推動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立場和群眾情懷。
三是英雄與精神。英雄不是“產生于精神的精神”[20]43,精神也不是“想象的主體的想象活動”[20]31。英雄精神是實踐主體自覺活動的能動展現,不僅表達了社會的價值理念和人文精神,而且承載著國家的制度結構、組織形態(tài)和治理規(guī)范。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內容將“英雄”與“精神”進行關聯性建構,提煉出英雄氣概、英雄風范、英雄品格等精神標識,不斷創(chuàng)造英雄敘事的新范式。習近平用“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13]139頌揚紅軍的豐功偉績;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13]279肯定抗戰(zhàn)英雄的豐功偉績;用“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13]296給予中國人民志愿軍崇高的禮贊;用“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13]35-36贊揚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祿的公仆情懷;用“忠誠、執(zhí)著、樸實的鮮明品格”[13]71弘揚英雄模范人物的壯舉。正是由于英雄成長于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他們將黨的使命、時代際遇與個人信仰相結合,塑造出英雄品格,培育出英雄風骨,成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源頭,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最具鮮活的價值觀念[21]。新時代英雄精神是對傳統(tǒng)英雄品質的繼承和超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英雄氣概的全新理解和價值升華。
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形式建構
話語形式是指話語生產過程中所采取的表達方式和敘事策略,其建構形式展示了話語主體的思維邏輯與情感寄托,話語的建構形式不僅關系到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呈現,還影響到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解程度[22]。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通過概念、詞匯、修辭、語氣等形式建構起邏輯嚴密、形象具體的民族話語、時代話語和群眾話語,為明確新時代英雄觀的主體結構和敘事方式奠定理論基礎,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政黨品格。
一是英雄的概念建構。概念是話語體系的理論源泉,是豐富英雄譜系的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圍繞“人民英雄”和“英雄文化”兩個核心要素,創(chuàng)設出“群眾英雄”“英雄模范”“革命英雄”“平凡英雄”“英雄烈士”等主體概念和“英雄情懷”“英雄主義”“英雄氣概”“英雄文化”等精神概念。從歷史情境中追溯人民英雄的內涵演進,從文化品質中提煉英雄精神的使命擔當。結合民族復興、時代先鋒、建黨百年、國家治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等話語場域,拓展英雄精神的語義空間,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對英雄的成長邏輯、基本特征等內容進行闡述,重塑新時代英雄的主體觀、品性觀、精神觀和傳承觀,以“術語的革命”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構筑起四梁八柱和理論譜系。
二是英雄的詞匯建構。詞匯是話語體系的句法支撐,是講述英雄故事的基本構成。中國共產黨圍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愛國精神”“奮斗精神”等意識詞;“精忠報國”“百折不撓”“英勇頑強”“舍身忘死”“無私奉獻”“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等特質詞;“忠誠”“執(zhí)著”“樸實”等品格詞;“先鋒”“榜樣”“最可愛”等地位詞;“民族英雄”“群眾英雄”“時代英雄”“抗疫英雄”“救火英雄”“戍邊英雄”“見義勇為英雄”“跳橋救人英雄”等事跡詞;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陳樹湘、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人物名詞,塑造了英雄話語體系的雛形。這些詞匯將新時代英雄主體賦予了新的特征,并與“人民”“時代”等詞匯相互關聯,講明英雄本質與英雄精神的內在統(tǒng)一性,突出英雄的人民本色,涵蓋英雄文化的核心特征,彰顯出人民英雄形象的宏偉氣勢,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引領。
三是英雄的修辭建構。修辭是話語體系的形象表現,是描摹英雄風采的重要形式,通過排比、隱喻、互文等修辭手法將具有政治屬性的英雄話語賦予生活意義。例如,用“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2]514等句式講述英雄的光輝事跡;用“脊梁”“坐標”等隱喻指明英雄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標識,是民族形成精神氣質的主要載體;用“一切平凡工作都可以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成就”[19]3“做隱姓埋名人,干驚天動地事”[19]3等互文方式表達詞語語義的大眾化、生活化,讓人民群眾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復雜的政治形勢,喚起人民群眾對英雄的社會認同。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的修辭建構,明確了人民英雄理論、英雄意識形態(tài)、英雄制度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揭示出中國共產黨崇尚英雄、學習英雄、塑造英雄的深層邏輯和價值取向。
四是英雄的語氣建構。語氣是話語體系的情感表達,是推崇英雄形象的真實展現。中國共產黨用肯定或者否定的語氣詞,表達對英雄的崇高敬意和對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氛圍的期盼。例如,在論及抗戰(zhàn)英雄時,多次用“都”等語氣詞肯定英烈群體對于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作用;在論及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時,始終用“無論如何”“一定能夠”“都要”等語氣詞肯定志愿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論及英雄與民族、國家的關系時,用“不能沒有”的雙重否定語氣詞肯定英雄事跡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來源;在英雄養(yǎng)成的具體策略中,用“不能”“必須”“務必”“始終”等語氣詞,對捍衛(wèi)英雄、保障英雄的名譽和獎勵提出具體要求,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對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的高度重視。
五、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出場建構
話語出場是言語生成的文化根基和理論樣貌,決定著話語建構的敘事邏輯和理論范式。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生成人民英雄的實踐進路中形成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是批判傳統(tǒng)“個人英雄”和西方“超人英雄”的話語創(chuàng)制,是對中國傳統(tǒng)英雄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維度推進英雄文化建設,展示出中國共產黨獨特的英雄文化樣態(tài)。
一是英雄話語體系的理論出場。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理論出場源于中國共產黨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英雄觀、經典馬克思主義英雄觀以及中國共產黨英雄塑造的實踐融會貫通,形成能夠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人民英雄觀,實現了對百年英雄觀的理論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論及人民英雄的主體及其理論來源,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2]322“英雄來自人民”[23]144,事實上重申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群眾觀。同時,他還對不同英雄主體范疇進行細分,認為民族英雄是“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tǒng)治和侵略而英勇斗爭的人們,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chuàng)國家發(fā)展新路的人們”[24]18-19;“平凡英雄”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25]299;“青年英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而出現”[26]35。習近平的論述指明了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并非憑空出現,而是源于歷史、源于民族、源于人民、源于時代,是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歷程中對英雄人物及事跡的認識深化和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是英雄話語體系的實踐場域。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實踐出場受到英雄主義的泛化與歷史虛無主義的裹挾。英雄事跡被詆毀、英雄形象被抹黑、英雄文化被邊緣、英雄精神被消解,貶低、否定或者丑化“革命英雄”、推崇“個人英雄”“超級英雄”的情形時有出現。當有些人把西方創(chuàng)世主宰的神性英雄作為歷史敘事的主流時,事實上是將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官僚主義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否定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背離了人民史觀的基本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刻認識到建構英雄話語體系的理論必要性和現實迫切性,指出:“有些人刻意抹黑我們的英雄人物,歪曲我們的光輝歷史”[27]205,“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28]113。這些論述深刻揭露出敵對勢力對黨的歷史和英雄人物的抹黑、丑化和否定,即罔顧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以“否定”“重估”“重評”“還原”歷史為借口,用精心挑選的歷史碎片來替代歷史的整體原貌,借扭曲的局部事件來概括歷史的發(fā)展全局。通過抹黑人民英雄、丑化人民英雄抑或美化虛擬英雄、夸大個人英雄的方式,不斷侵占主流意識,以篡改黨的歷史,破壞黨的形象、否定黨的領導,歪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企圖用文化霸權繼續(xù)維護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系。同時,習近平指出構建英雄話語體系的實踐要求:“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6]351,還要“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6]351。
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語境建構
話語語境是指言語生成的時空背景和內外情境,其場域創(chuàng)設直接關系到話語建構的實際效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語境既營造出宏大的歷史場景,也涵蓋了微觀的個體生活;既體現了國家治理的敘事特征,又刻畫了社會建設的發(fā)展狀態(tài),從而將“英雄”話語置于多向度、全方位、立體化的語境中,建構出具有百年黨史寬宏視野和民族復興現實主題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英雄話語體系。這正是推動新時代英雄觀理論創(chuàng)新的實踐源泉。
一是民族復興的語境。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需要英雄引領時代發(fā)展潮流。習近平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盵15]他將“英雄”及其“英雄精神”置于民族復興的時空場域,辨析了英雄與時代的關系,指明了“時代造就英雄”[2]131“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13]70。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不僅說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價值坐標,更表明英雄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他還回憶了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zhàn)士、八百壯士,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張富清等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指出他們是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13]186。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站在民族復興的視野高度,將英雄的光輝事跡及其精神轉化為理論話語,將革命英雄觀念轉化為平凡英雄話語,建構起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敘事體系,凸顯英雄的人民本色。
二是大歷史觀的語境。大歷史觀是唯物史觀的根本視域,是把握歷史發(fā)展態(tài)勢的思維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寬廣的戰(zhàn)略視野,始終抓住人民英雄的發(fā)展主線,建構英雄養(yǎng)成的理論范式,在歷史中展示英雄品質的人民特性。在英雄史中理解歷史發(fā)展的邏輯必然,將英雄觀統(tǒng)一于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人民觀之中,不斷拓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英雄觀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的理論邊界,從而凸顯新時代英雄話語體系的歷史底蘊。習近平在論述英雄主體時,并非抽象談論總體意義上的“人民英雄”,而是展示百年來英雄群體或英雄個體,以體現不同歷史時期對英雄內涵的理解。他多次提及毛澤東、孫中山、朱德等“民族英雄”,董存瑞、邱少云、黃繼光等“革命英雄”,焦裕祿等“干部英雄”,將百年黨史與英雄史統(tǒng)一起來,展示出英雄史觀的客觀性、連續(xù)性、邏輯性。對于英雄品質的論述,并非空洞概括英雄奮斗、奉獻、犧牲等普通特質,而是展示百余年來不同歷史時期英雄的內在品格,有“無往不勝、一往無前”的紅軍、“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志愿軍、“忠誠擔當、忠于職守”的無名英雄等。通過全面科學地展現英雄精神的歷史性、動態(tài)性,串聯起英雄精神伴隨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而傳承發(fā)展的整個歷程,呈現中國共產黨英雄精神流變的具象圖景。這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中最富有生命力的話語表達。
三是精神譜系的語境。英雄精神是中國精神的濃縮和升華,是中華文明最濃墨重彩的標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通過共時描述與歷時展示,將波瀾壯闊的英雄歷史與濃郁厚重的英雄美德相結合。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特征和實踐要求,將民族英雄、時代英雄、平凡英雄置于精神譜系的語境中,既繼承了中華民族英雄文化的光芒,又沉淀著共產主義英雄精神的信仰,極大地豐富了英雄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理論根基,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英雄文化的精神譜系[29]。習近平多次將英雄譜系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相關聯,從精神譜系的語境培育全新的英雄文化,實現了英雄觀念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體現的英雄氣概是革命英雄主義的靈魂;勞模精神、女排精神、科學家精神是社會主義英雄文化的新形態(tài);基于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建立起的平凡英雄譜系創(chuàng)新了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的理論范式。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是將民族、人民、時代熔鑄于中國精神的語境之中,以精神譜系為坐標,分析英雄形象和精神譜系的共性特征,揭示英雄形象的價值內涵與黨的精神譜系之間的邏輯關聯,賡續(xù)了英雄精神的紅色基因,重鑄了精神譜系的形象標識。精神譜系的語境具有厚重的歷史意義、深刻的理論魅力和鮮活的實踐價值。
七、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策略建構
話語策略是指話語主體為話語體系描繪的目標與方法,其建構方式直接關系到話語要素的方向、行為、情感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英雄話語體系的策略建構既需要尊重英雄人物是歷史變遷與主體選擇相互統(tǒng)一的內在規(guī)律,又需要將英雄情懷融入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在深刻把握新時代人民英雄范式的理論樣態(tài)中形成崇尚英雄、捍衛(wèi)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話語氛圍。
一是崇尚英雄的話語建構。一個民族對待英雄的態(tài)度關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基礎。崇尚英雄不僅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圖騰,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習近平指出:“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盵13]71因此,崇尚英雄是中國共產黨構建英雄譜系的價值歸向,是英雄養(yǎng)成的文化底蘊。同時,他還提出培育英雄體系的具體機制,“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6]351。崇尚英雄的觀念不僅為立黨興黨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而且引領著社會的主流意識、價值追求和道德傾向,譜寫出最為嘹亮的時代贊歌,凝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二是捍衛(wèi)英雄的話語建構。捍衛(wèi)英雄是捍衛(wèi)真實的民族歷史和人間正氣,是塑造民族尊嚴的精神紐帶。捍衛(wèi)英雄不僅需要以道德之義捍衛(wèi)英雄人物的光輝榮耀,更需要以法律之名捍衛(wèi)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園。堅決抵制詆毀英雄、玷污英雄的行為和聲音,維護英雄的名譽。習近平指出:“絕對不做褻瀆英雄的事情”[6]351,這為捍衛(wèi)英雄人物劃清了道德底線,凝聚起弘揚英雄文化的社會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先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烈士公祭辦法》等專門性法律法規(guī),用細化的、標準的法律條例進行司法解釋,在修改后的《民法通則》《刑法》等一般性法律中新增“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侵害英雄烈士名譽罪”“侮辱、誹謗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等法律條文,拓寬了損害英雄行為的民事范疇和刑事領域,建構起捍衛(wèi)英雄的法律話語。
三是學習英雄的話語建構。英雄人物與英雄事跡是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豐富養(yǎng)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樣本,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了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英雄的榜樣作用并建立一系列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用“最高規(guī)格褒獎英雄模范”[13]71“給予他們極大的榮譽和敬仰”[27]205,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了敬仰英雄、學習英雄、崇尚英雄的濃厚氛圍。同時,中國共產黨設立烈士紀念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等公祭儀式,通過緬懷活動將英雄精神進行心靈刻畫和觀念確認。此外,中國共產黨還積極推進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形成了“1+1+3”的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法律體系,確立了以“五章一簿”為主要內容的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實施方案,從國家立法層面為人民英雄表彰提供了制度基礎,全面營造了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學習的時代氛圍。
四是關愛英雄的話語建構。英雄具有主體實然的雙重屬性,既是意識形態(tài)的符號存在,又是社會關系現實存在的統(tǒng)一體[30]。因此,關愛英雄是將英雄的精神理念與生命個體相互統(tǒng)一的唯物話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格外重視對英雄的關愛,不僅建立了各級模范人物表彰制度、見義勇為獎勵制度等激勵機制,而且在全社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贊英雄、敬英雄、愛英雄、學英雄的良好社會風氣?!皶r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動中國”“兩優(yōu)一先”“先進工作者”“共和國功臣”“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縣委書記”等詞語成為體現中國人民精神氣質的真實寫照和情感表達。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要關心、關懷、關愛英雄模范等話語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體察英雄人物現實訴求的行動指南。關愛英雄深刻表達出新時代英雄觀的內涵和精神,既塑造了一種全新的、激昂的、崇高的英雄主義氣質,又建立起制度化、儀式化、日?;挠⑿郾U蠙C制。
?
?。ㄗ髡邌挝唬荷虾=煌ù髮W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