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是原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他由追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者華麗轉身,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并始終堅守共產(chǎn)主義信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東瀛初識馬克思主義。林伯渠接觸馬克思主義最早是在他第一次留學日本期間。日本在20世紀之初,正是早期社會主義思想十分活躍的時期。由他的老鄉(xiāng)趙必振翻譯的《近世社會主義》、幸德秋水的《社會主義精髓》在中國留學生中流傳很廣。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先后刊登過朱執(zhí)信介紹馬克思生平和學說的文章、《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和林伯渠好友宋教仁的《萬國社會黨大會略史》等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文章,這些著作讓林伯渠知道了馬克思和他的主張。
摯友介紹馬克思主義。1915年,李大釗等人在日本組織了反袁團體中華學會,林伯渠、易象、容伯挺等人也組織了反袁團體乙卯學會。林伯渠為了促成兩個團體的合并,多次拜訪李大釗、易象等人,1916年1月30日最終合并為神州學會,并推舉李大釗為評議長,林伯渠為干事,之后兩人攜手回國。正當林伯渠為了湖南的護法戰(zhàn)爭奔走四方,舊民主主義革命不斷遭受挫折勝利遙遠無期時,“約在一九一八年三、四月,連續(xù)接到李大釗同志幾次信,詳細給我介紹了十月革命情況及一些小冊子、文件,并對目前中國形勢闡述了他的所見,得到很大的啟發(fā)”,林伯渠正是依靠這些零碎的馬克思主義知識,消除疑慮,逐漸握住了馬克思主義真理。1921年1月,經(jīng)李大釗、陳獨秀介紹,林伯渠加入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50余名黨員之一。
兄長助學馬克思主義。1921年林伯渠到廣州任總統(tǒng)府參議,他的堂兄林修梅任總統(tǒng)府代理參軍長,兩人一同居住在廣州六榕古寺附近的牛巷。在林修梅的幫助下,林伯渠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閱讀了大量有關俄國革命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文章。當時在廣州既有大量馬克思主義和蘇俄的文章,也有不少無政府主義和基爾特社會主義的介紹。林伯渠、林修梅對當時流行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比較分析后一致認為:“無政府主義主張不要政府,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乃是不切中國實際的空談;中國的勞苦大眾雖然輾轉呻吟于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官僚的壓迫、剝削之下,目前尚缺乏組織,卻蘊藏著無比巨大的革命力量,基爾特社會主義者無視這種革命力量,主張先發(fā)展實業(yè),慢談社會革命,無非是為資本家效勞。”最后他們得出結論“相信馬克思派的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今日社會情形最為適合”。林修梅為了幫助林伯渠更好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甚至打算資助林伯渠前往蘇俄,“實地視察蘇維埃實際設施,以備日后參考”。
斗爭抉擇馬克思主義。如果說中國年青一代的知識分子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主要是從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提高政治覺悟開始的,那么,林伯渠轉變?yōu)楣伯a(chǎn)主義戰(zhàn)士,就不僅是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而是同他多年的革命實踐和艱辛閱歷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林伯渠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一次次的革命斗爭換來卻是一次次的失敗挫折,林伯渠在這些痛苦經(jīng)歷中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在革命斗爭實踐中進一步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念。他為國共第一次合作架設橋梁,推動了國民黨的改組,為國民黨確立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政策作出了貢獻。國民革命軍二次東征時,國民黨右派分子掀起一股反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國共合作的逆流,時任國民黨中執(zhí)委和中央常委的林伯渠與在廣東的其他國民黨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共同發(fā)電痛斥,并號召海內(nèi)外全體黨員同右派分子進行堅決斗爭。在國民黨二大上,盡管有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責難,在林伯渠等人的努力下,國民黨二大作出了彈劾西山會議派的決議、永遠開除謝持、鄒魯?shù)狞h籍,書面警告居正、石青陽、葉楚傖等人,訓令戴季陶,所有這些都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右派的勢力。
終生追隨馬克思主義。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案”后,林伯渠面臨著關鍵選擇。一邊是經(jīng)過20多年努力奮斗得來的國民黨中央農(nóng)民部部長等重要領導職務,另一邊是獲得不久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籍,林伯渠作出正確選擇,辭去了農(nóng)民部長、中央財務委員、國民政府監(jiān)察委員等職,保留了中國共產(chǎn)黨黨籍。如果說這次面臨的是權與利的考驗,那么大革命失敗時面臨的則是生與死抉擇。在這嚴重的歷史轉折關頭,林伯渠毅然拋棄了為之奮斗了20多年的國民黨,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展示出了一名馬克思主義者的本色。當時林伯渠的好友兼親戚程潛勸林伯渠登報宣布脫離共產(chǎn)黨,但林伯渠“不經(jīng)思索就毅然地拒絕了”,并且聲明“要干就干到底,決不后悔,也不會計較將來個人的命運”。
其后,林伯渠參加南昌起義、前往蘇聯(lián)留學、奔赴中央蘇區(qū)、踏上漫漫長征路、參與國共第二次合作的談判、領導陜甘寧邊區(qū)的建設,新中國成立后更是以極大的熱情參與政權建設,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不管面對再大的困難與危險,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地為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