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高校在思政課教學中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也形成了“問題導入式”專題教學等模式。但總的來說,要從理論上探索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的基本模式,做好統(tǒng)一思想、專題凝練、撰寫教案、嚴格要求新晉教師、抓好科研和學科建設等重點工作,并進一步拓寬思路,逐步構建從理念到行為、從內容到方法、從課內到課外、從教學到科研的全方位專題教學創(chuàng)新格局。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模式;構建
【作者簡介】韓強,北京聯(lián)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原文出處】《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1.72~74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聯(lián)合大學2016年度教改項目“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研究”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育宣傳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階段研究成果。
思政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辦好思政課、不斷提高教育實效是高校專門思想政治教育機構的神圣職責,為此必須立足大學生思想實際,結合立德樹人目標,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運用學科前沿成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高校思政課更加契合黨的教育方針,更加貼近社會實際,進一步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
專題教學的內涵與特色
所謂專題教學,就是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知識專題,通過專題式講授把主要教學內容貫通起來,要求學生自學以掌握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中注意運用討論式、案例式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拓寬學生思路,提高教學實效。
1.教學內容的專題化。教材往往是對某一領域知識體系的全面、系統(tǒng)和權威的論述,各部分內容之間存在緊密的層層遞進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需要按照教材的章節(jié)順序由教師依次進行講授,以保證學生學習和掌握。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多數課程必須采用這一方式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面對學習能力不強的低年級學生時更應如此。但是,當學生成長到一定階段,尤其是對于一些在知識系統(tǒng)性上要求并不是特別高的人文社科課程來說,把教學內容具體化為學生關注的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就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由此也導致了專題教學方法的出現。
2.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由于專題教學需要結合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疑難問題進行深入的講解,需要師生在反復的討論中進行,因此這一方法從本質上是一種討論式教學,這也使得同樣具有討論式教學特征的案例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均可以融入其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因此,專題教學并非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一個多方法的綜合體,凡是有利于深化對專題學習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尤其是目前較新的慕課(MOOCs)、微課、翻轉課堂等都可以在專題教學中找到一席之地。
3.學習過程的自主化。在專題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學習,開闊他們的視野,促使他們思考,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知識則主要由學生在預習和課外閱讀時完成,而且專題教學的學習過程一般要包括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兩部分,不管在哪個階段,學生的學習都是自主的,學生必須花較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能領會專題教學的內容,適應教師的節(jié)奏,才能進行良好的學習互動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4.考核方式的多樣化。由于專題教學不以知識傳授為唯一目的,而是注重知識、能力的統(tǒng)一。因此,在考核上也不同于傳統(tǒng)的知識考核方式??偟膩碚f,專題教學的考核往往是平時考核與學習結束考核的結合。也就是說學生學習的總評成績是由兩種考核成績加權構成的,一般來說,各占一半是一個較合適的比例。
5.教學效果的直觀化。采用專題教學往往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表現在課堂上,由于討論的經常性,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得到提高;教師為了適應專題教學內容深入的需要,也為了回答學生的提問,必然重視學術積累,教師的淵博學識更易引起學生尊重,從而增強教學說服力;學生通過深入實踐,感悟加深,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更能反映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體現他們的優(yōu)勢和努力,總體成績也會有所提高。
構建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模式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存在不足,亟須改革提升。一是教學內容滯后于實踐的發(fā)展。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學內容偏重于教條式理論的灌輸,但對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難以做到入情入理的解疑釋惑,不但不能說服和引導學生,反而會使學生對政治課產生逆反心理。二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有的教師仍停留在把思政課作為一般的知識傳授的認識水平上,忽略了政治教育功能,致使課堂講授成了滿堂灌的“填鴨”方式,成了教師單方面的“說教”,學生完全是被動地聽與記,教學的活力大大減弱。三是中班、大班上課仍較普遍。盡管教育部一再要求壓縮大班課堂的數量,盡可能中小班化,即使大課堂也要實行小班討論,但是,70多人的中班課堂也使師生在課堂上對話交流的可能性大大減少,難以進行有效的師生溝通互動,無法引發(fā)學生的心理共鳴,使思政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課效果更不理想。四是教師水平難以說服學生。[1]許多思政課教師忙于上課,無暇從事科學研究,導致自己知識陳舊,有的教師一個教案用幾年甚至十幾年,對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缺乏自己的思考,以其昏昏當然難以使學生昭昭。
2.大學生面臨的困惑增多,需要高校思政課在專題教學中積極回應。當前已是網絡時代,大學生既對社會現實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同時又極易受到網上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如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自由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等就很容易引起學生認同,從而誤導學生。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圍繞各門思政課涉及的重大熱點、難點、疑點問題設置專題,提煉內容,并在教學中把相關問題擺出來,和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討論,有針對性地加以解釋說明,幫助學生全面正確認識這些問題,避免犯主觀化、片面化、絕對化的錯誤。
3.高校思政課教師發(fā)展迫切需要專題化教學。要講好思政課,關鍵靠教師,但是教師隊伍的現狀不容樂觀,其面臨的最突出困境是受學術水平制約職業(yè)發(fā)展空間狹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專題教學是一個可行出路,專題教學能夠引導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yè)背景和研究專長,確定研究方向,形成研究優(yōu)勢,在某個專題上積累成果,成為專家,也會使其承擔的專題在講授時更有廣度和深度,能夠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解疑釋惑,從而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相互融合、促進,也可以使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形成良性循環(huán)。
4.現有高校思改課專題教學模式仍需要改進完善。目前,已有一些高校采用了專題教學模式,如北京聯(lián)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1年以來開展了問題導入式專題教學模式的探索,通過構建“課堂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考試考核體系”相統(tǒng)一的專題教學模式,[2]實現了全課程、全過程、全員的專題教學,教學效果明顯改善,學院的教學科研綜合實力得到大幅提升,這一方法也得到了領導、學生、同行的認可,并獲批了教育部思政課教學方法“擇優(yōu)推廣計劃”培育項目,也入選了北京市思政課示范點。但是,專題教學還沒有完全樹立全方位、專題化的理念,往往側重于某一方面或環(huán)節(jié);在專題凝練方面還缺乏權威論證,專題設計側重點不一,限于教師的水平講授效果也差異較大;在考試考核和社會實踐方面也缺乏較一致的認識和做法。這種情況雖然是探索中必然出現的,但也表明這一改革還是初步的,亟待深化,也亟須加強理論上的研究。
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思路
1.明確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的基本模式。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的基本模式應該包括如下要素:樹立一個導向:問題導向;圍繞一個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實效;達到一個目標: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堅定信仰有機統(tǒng)一;抓住兩個重點:專題凝練及專題化教案撰寫;著眼三個體系:課堂教學體系、社會實踐體系、考試考核體系;實現五個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結合、與學生思想實際結合、與黨和國家改革發(fā)展的重大問題結合、與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結合、與學科前沿結合;打牢三個基礎: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學科平臺。典型的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模式應該由這些因素所組成,但其特色可以在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體現出來。
2.把握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的工作重點。一是統(tǒng)一思想。目前,對專題教學不僅從領導層面有不同認識,就是普通教師也有抵觸情緒,認為變動太大,工作量增加,能力難以達到,對此必須引導廣大思政課教師充分研究討論,認清專題教學的優(yōu)勢和改革的必然性,主動投身改革,提高教育教學實效。二是開展專題凝練。專題凝練是專題教學的重點,也是起點,只有專題凝練既體現教材內容,又融入學生疑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專題凝練也是教育教師的過程,要引導廣大教師參與這一工作,經過大家的充分討論確定專題,使大家在教學中認同專題教學,積極主動地運用專題教學,有效化解一些教師尤其是部分老教師的抵觸情緒。三是撰寫專題教案。撰寫教案是專題教學的關鍵一環(huán),是對專題設置的細化,也是專題教學規(guī)范化的必然要求。要鼓勵引導教師都參與到教案撰寫中來。教案撰寫既要注重執(zhí)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又要充分體現專題教學的特點,體現“精要”“易懂”“前沿”“有效”四個原則。四是嚴格要求新晉教師。新教師在專題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他們剛剛走上思政課教學的崗位,單位如何要求對于他們如何在教學上發(fā)展至關重要。要對新教師明確專題教學的要求,并鼓勵他們參與到專題教學改革中,由專題教學示范教師帶動,督促他們完全采用專題教學方式,對于表現突出的要給予獎勵,使新教師都逐步適應和習慣這一教學方式。隨著新教師的成長和成為主力,專題教學也會逐步固化和深化。五是抓好科研和學科建設??蒲泻蛯W科建設是專題教學的有力支撐,只有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提高廣大思政課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分析問題,才能使專題教學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3.進一步拓展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的思路。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應該隨著實踐探索的開展,進一步拓寬思路。由于專題教學是一種從理念到行為、從內容到方法、從課內到課外、從教學到科研的全方位創(chuàng)新,因此在思政課專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要把眼光集中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高校都應立足自身實際,爭取在整體推進專題教學的情況下,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特色,為專題教學提供經驗和借鑒。例如:北京聯(lián)合大學借助于立項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北京的實踐研究”,在進行北京改革發(fā)展的基本理論、基本進程、基本經驗研究的同時,注重成果應用,組織編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北京的實踐研究(大學生讀本)》,作為四門思政課的輔助教材,同時把大量案例融入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更好的“知北京、愛北京、榮北京”,成為一個有益的探索。相對而言,這樣的創(chuàng)新還太少,全方位創(chuàng)新的格局還有待真正形成。
參考文獻:
[1]王海穩(wěn).論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2]周志成,韓強,孟憲東,等.“問題導入式”專題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