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工作,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常抓不懈中落細落小落實,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的長效機制就成為關鍵。通過教育宣傳、利益激勵、榜樣帶動、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等“五大機制”,通過明確出發(fā)點、探索契合點、尋求共鳴點、找準關鍵點、定位支撐點等“五個融入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傳播者、踐行者。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生活;長效機制;著力點
【作者簡介】柳禮泉,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方芳,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京),2016.5.35~4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大學文化自覺及其提升理路研究”(項目編號:14YBA096)的階段性成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于日常生活,要使其引領、指導并提升人們的生活,就應使其融入日常生活。習近平曾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1]但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的長效機制,在常抓不懈中落細落小落實。通過教育宣傳、利益激勵、榜樣帶動、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五大機制”,明確出發(fā)點、探索契合點、尋找共鳴點、找準關鍵點、定位支撐點等“五個融入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
一、夯實教育宣傳機制,明確融入出發(fā)點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增進人們的認同感,其首要任務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眾的價值準則和思想覺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科學理論,不會自發(fā)地進入人們的頭腦,而需要通過有效的灌輸、宣傳、教育使其被廣大群眾知曉和理解。
1.推動教育協(xié)同,強化滲透力
“協(xié)同”(synergos)一詞來源于希臘文,原意為共同工作。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哈肯首次提出了“協(xié)同學”一詞。他認為協(xié)同學即“協(xié)調合作之學”[2],“協(xié)同”重點強調合作,最終實現(xiàn)“1+1>2”的效果。而教育協(xié)同則是指“圍繞教育的目標,整合各種資源、力量,通過多主體、多因素協(xié)作、協(xié)調,形成合力,增強教育效果”[3]。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自然離不開教育協(xié)同,要協(xié)同好家庭、學校、社會等教育力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面滲透于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協(xié)同營造好家庭文化、校園文化、網(wǎng)絡文化、社會文化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潤物無聲的傳播過程中,改變人,涵養(yǎng)人;要協(xié)同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列寧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有機融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理論傳統(tǒng)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影響人,提升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協(xié)同,還需要專家學者加大研究的力度、深度、厚度,需要群眾擴大參與的程度、寬度、廣度,為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的實效性提供不竭動力。
2.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影響力
價值觀宣傳的力度將直接影響人們認知和接受的程度。如今已步入信息化時代,尤其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許多人開始享受新媒體所帶來的“福利”。比如,人們開始習慣于每天刷微博、微信等,從微平臺上汲取各種“營養(yǎng)”。而不容忽視的是,“西化”“分化”勢力在新媒體中的價值滲透從未間斷,且愈演愈烈。因此,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力度,就成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迫切之舉,因為這些陣地,如果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就會去攻占。據(jù)此,需要從三個維度著力:一是提升宣傳主體的素養(yǎng),通過專業(yè)培訓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增強宣傳主體的理論素養(yǎng)和媒介素養(yǎng),提升價值觀宣傳的針對性與理論性;二是綜合利用宣傳工具,推進媒體融合,不僅要利用好電視、報刊等傳統(tǒng)媒體的權威性宣傳優(yōu)勢,更要借助好網(wǎng)絡、新媒體、微媒體等的方便快捷、影響深遠的傳播優(yōu)勢,增強宣傳的廣度、深度、效度;三是精心選取宣傳內容,在實現(xiàn)傳播形式多樣化的基礎上,不斷對傳播內容、質量進行打磨,提升公信力,堅持“內容為王”,堅持“三貼近”原則,精心選取貼近大眾生活、貼近大眾切身利益、貼近現(xiàn)實題材的內容,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增強宣傳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3.注重宣教技巧,加強吸引力
當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宣教方式和手段仍較單一,對新媒體、新技術和網(wǎng)絡平臺的利用還顯不足,而且人群覆蓋面也較為有限。從宣教的話語內容來看,宏大敘事的話語較多,從生活實踐中提煉的精致入微的原創(chuàng)話語、與時俱進的話語則較少。宣教的語言往往學理性色彩濃,表達方式曲折晦澀、抽象枯燥,導致理論傳播者與受眾之間認同度不高。[4]基于此,為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需要在傳播過程中注重宣教技巧的運用。首先,宣教方式要多樣化、協(xié)同化。利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合力優(yōu)勢,增強宣教的“廣”“遠”“深”的效果;在領導干部帶頭宣教的同時,還要調動大眾的積極性、參與性,使其既是宣教內容的吸收者,更是宣教內容的創(chuàng)新者、傳播者。其次,宣教內容要生活化、日?;?。宣教內容的選取應貼近大眾日常生活,關乎大眾的切身利益,體現(xiàn)大眾所需、所求,這樣才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喜歡,從而提升認同度。最后,宣教語言要通俗化、形象化。通俗化并不是庸俗化,而是更加形象、生動、接地氣,更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如毛澤東的“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鄧小平的“摸著石頭過河”,習近平的“打鐵說”“扣子說”“老虎蒼蠅說”等,這些形象、生動的語言風格都是值得我們在宣教時學習借鑒與運用的。
二、強化利益激勵機制,探索融入契合點
馬克思曾指出:“人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5]他在《神圣家族》中又強調:“‘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6]任何一種科學理論和價值觀,如果遠離了大眾的日常生活,不去解決大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就不可能深入人心。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就要把利益問題的解決放在核心位置,探索二者的契合點,真正為大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從而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1.構建利益導向機制是前提
利益導向機制能夠在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中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樹立正確的利益目標,自覺調節(jié)利益訴求,正確處理利益關系。只有人人都樹立了正確的利益觀,才能夠正確地看待新常態(tài)下尤其是當前“三期疊加”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利益分化等現(xiàn)象,從而使全社會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有效地融入日常生活。構建完善的利益導向機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其一,要明白正確利益觀的科學內涵。正確利益觀主要包括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甘于清貧、無私奉獻、遵紀守法、嚴格自律等內容。其二,要明白如何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要加大正確利益觀的宣傳和教育力度,要向人們講清楚正確利益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契合、邏輯關聯(lián)及其價值意蘊。其三,要大興學習之風,認真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在不斷學習中強化黨性修養(yǎng),發(fā)揮帶頭作用,提升領導能力。
2.健全利益表達機制是關鍵
當前社會依然存在著利益分化現(xiàn)象,有利益分化就必然會有不同利益的表達與訴求,尤其是那些困難群體的利益表達問題,已經(jīng)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只有建立完善的利益表達機制,不斷增進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更有說服力。另外,當下一些地方還存在利益表達渠道不暢通、互動溝通渠道較缺乏等問題,致使民意堵塞,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社會穩(wěn)定,更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的落細落小落實。對此,建立健全利益表達機制,暢通大眾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使其積極參與到科學決策中來,就成為當下的關鍵之舉。首先,要用現(xiàn)代公眾能夠廣泛參與的多向度的利益表達機制取代那種封閉僵化的單向度的利益表達機制。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好人大、政協(xié)、社團、行業(yè)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等的利益表達和利益聚合功效,引導民眾通過理性合法渠道表達利益訴求。再次,在新媒體、大數(shù)據(jù)時代,要搭建更多利益表達平臺,快速、立體、高效地匯聚民意,及時傾聽民聲,了解民情。最后,要加強利益表達制度建設,確保利益表達機制常態(tài)化、長效化地運行下去。
3.完善利益矛盾疏導機制是重點
當下社會存在的一些利益矛盾多呈現(xiàn)零散、輕微等特點,但如果這些零散、輕微的利益矛盾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化解,就有可能升級,甚至轉化為嚴重的群體性對抗,嚴重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不斷完善利益矛盾疏導機制,是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構建全面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構建合理、高效的利益分配機制,為防范利益沖突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增強民眾的法治意識與法治信仰,引導民眾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糾紛,使日常的利益矛盾處理法制化、規(guī)范化。再次,要充分發(fā)揮民間組織、社會中介組織在調節(jié)社會成員利益沖突方面的作用。最后,要加強基層黨建,充分發(fā)揮好基層黨組織密切聯(lián)系群眾、關心群眾、無私服務群眾的作用,在黨群、干群的和諧相處中提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
三、構建榜樣帶動機制,尋求融入共鳴點
先進典型、優(yōu)秀模范是時代的先鋒,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倡導者、模范踐行者,其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及形成的榜樣文化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類行為是通過對榜樣的觀察而獲得的”[7]。為了不斷地完善自身、追求完美,學習模范榜樣、趕超先進,就成為人們的當然之舉。
1.樹立社會草根模范,弘揚正能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yōu)秀模范作為引領時代風尚的重要力量,具有傳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效仿道德模范是人心向善的內生動力。道德模范具有可親、可信、可學的特點,能夠發(fā)揮強大的示范效應。草根道德模范源自生活、來自群眾,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最為密切,他們鮮活的事跡天然地具有貼切性、親和性,更容易深入人心,影響大眾。一方面,可以通過廣泛發(fā)動人民群眾將身邊愛黨愛國、敬老愛親、樂于助人、見義勇為、敬業(yè)奉獻、身殘志堅等不同類型的道德模范和榜樣人物推選出來,借助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大力宣傳草根模范的真實故事,營造動人的情境,描畫細微的情節(jié),以此來感染、感化大眾,使人們見賢思齊、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另一方面,也可以組織草根模范深入大眾,現(xiàn)身說法,宣講他們感人的事跡,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來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有的魅力、強大的感召力和深遠的影響力,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眾自省自勵、學優(yōu)效優(yōu)、擇善而行。
2.樹立校園典型模范,營造良好氛圍
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呈現(xiàn)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深刻影響著當代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的形成。尤其是對于個性鮮明、思維活躍的青少年群體而言,校園典型模范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感召力和推動力。校園典型模范與青少年在生活環(huán)境、價值追求上最為貼近,因而更易從情感上、心理上影響他們,使其在比較中模仿、學習、進步,提升青少年的境界與水平。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優(yōu)秀的道德模范是鏡子、是旗幟。以張海迪、洪戰(zhàn)輝為代表的校園模范,曾影響了一代人的理想和信念。樹立校園典型模范,首先要推選那些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師者,他們不僅學識淵博、孜孜以求,更常懷仁愛之心、無私奉獻;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精神的激勵者、道德的引領者。還要推選積極樂觀、立志高遠、奮發(fā)圖強、艱苦奮斗的優(yōu)秀學生典型,像“學習之星”“自強之星”“文明之星”“創(chuàng)業(yè)達人”等。
3.樹立黨員模范,引領社會風尚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的率先垂范是首要。以吏為師,古已有之。戰(zhàn)亂時,官兵同守同攻,英勇殺敵;經(jīng)濟建設時,黨員干部帶領群眾同甘共苦,努力奮戰(zhàn);自然災害時,黨員干部帶頭節(jié)衣縮食,同人民共渡難關。在各個緊要關頭,許多黨員干部都能沖鋒在前,不怕困難,身體力行,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的流行說法,道出了各級黨員干部作為“領頭羊”“排頭雁”的重要性。針對當前一些黨員干部中存在的腐敗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大刀闊斧地推進了反腐倡廉,“遇腐必亮劍”,“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倡廉抓住了廣大群眾的心,增強了黨的領導權威及公信力。遏制腐敗之風,凈化官場風氣,引領社會風尚,就需要樹立優(yōu)秀黨員模范,尤其是要樹立一批像焦裕祿、沈浩一樣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典型,激發(fā)各級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做到“三嚴三實”,密切聯(lián)系群眾,積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爭當理想信念堅定的表率、學懂弄懂的表率、解疑釋惑的表率、落實工作的表率、嚴守紀律規(guī)矩的表率等。
四、創(chuàng)新實踐養(yǎng)成機制,找準融入關鍵點
事實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既要靠宣傳教育、利益激勵、榜樣引領,更需要實踐體驗、活動參與。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本本”,而是人們實踐的向導,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檢驗、創(chuàng)新發(fā)展,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因人而異,分層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關鍵是要增進人們的認同感。“與任何一種價值觀認同一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至少包括三個層面,即認同主體、認同客體、認同路徑。其中,認同主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活動中最值得關注的因素,也是認同最終能否取得成效的決定性因素。”[8]由此可以看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厘清認同主體,因人而異。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主體,主要包括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黨員干部、青少年、社會公眾人物等。為此,就要針對不同主體,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比如,針對農(nóng)村農(nóng)民群體,可開展“村民圓桌會議”“一事一議”“百姓大講壇”“孝風孝德大評比”“文明戶評比”等活動;針對黨員干部,可采取黨組織民主生活會、黨建沙龍、調研觀摩、主題宣講等活動形式;針對青少年群體,可開展社會公益實踐、敬老院幫扶、暑期“三下鄉(xiāng)”、參觀紀念館與博物館等活動。
2.因時而動,調動人們體驗的積極性
認知心理學家佛拉維爾(Flavell)曾指出,元認知(metacognition)是認知主體對認知現(xiàn)象的認知,而元認知體驗作為元認知三要素之一,是在從事認知活動時產(chǎn)生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具有可以激活相關的元認知知識,使長時記憶中的元認知與當前的調節(jié)活動產(chǎn)生聯(lián)系,可以為元認知監(jiān)控提供必需的信息,使調節(jié)具有針對性等功能。[9]據(jù)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融入日常生活,就要調動人們體驗的積極性,增強人們的元認知能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些難得的機遇、時機,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參與性,通過切身的元認知體驗,加強心靈的體悟,深化認知,增強情感認同。比如,利用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抗戰(zhàn)精神,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認同感;利用春節(jié)、清明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假日,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感恩文化等,使人們在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提升;利用法制宣傳日,弘揚法治文化、法治精神,增強人們的法治思維;利用讀書日、讀書月,鼓勵人們多讀書、讀好書,實現(xiàn)在閱讀中進步、在“悅讀”中升華。
3.因勢而導,價值引導實現(xiàn)以理服人
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 10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為51.7%。[10]新媒體革命的到來,為“西化”“分化”勢力提供了可乘之機,西方價值觀、思想、文化在大眾中的傳播與泛濫,使一些人迷失了方向,丟掉了信仰。據(jù)《人民論壇》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超八成受調查者認為當前社會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當前十大社會病態(tài)中,選擇“信仰缺失”的受調者占到了55.3%,高居榜首。[11]另外,也有相關研究指出,文化多元化和價值觀多元化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在此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使其成為人們的自覺遵循,已成為當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關鍵之舉、必行之舉。其一,要加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宣教力度,堅定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常“在場”,指導、引領人們的日常行為。其二,要闡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利益訴求的內在契合、價值所在,激勵人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三,針對“非意識形態(tài)化”、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和價值觀,要及時組織專家學者進行研究、批駁,引導人們敢于、善于抵制錯誤社會思潮。
五、完善制度保障機制,定位融入支撐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還要強調“固化于制”,以制度的剛性來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的常態(tài)化推進,使其落到實處、增強實效。
1.建立健全政策法規(guī)保障機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未能有效發(fā)揮,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政策法規(guī)尚不健全。而政策法規(guī)是社會實踐、社會交往、社會活動得以開展的準則和規(guī)范,更是社會、國家良序、和諧運行與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事實證明,任何國家的核心價值觀要想被大眾普遍認同與深刻踐行,都離不開政策法規(guī)的保障。因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12]。因此,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憲法、日常行為規(guī)范、鄉(xiāng)規(guī)民約等,依靠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威懾性、規(guī)范性來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尤其是要對那些擾亂社會秩序、破壞民主氛圍、貪污腐敗等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加大懲處力度,鼓勵、支持那些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
2.建立健全人才培養(yǎng)選拔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是知識分子密集的地方,要把這支隊伍關心好、培養(yǎng)好、使用好,讓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13]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強調了人才隊伍的重要性。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融入日常生活,就離不開致力于相關理論的研究隊伍、傳播隊伍、教育隊伍等。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新媒體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一個部門“單兵作戰(zhàn)”“獨自鏖戰(zhàn)”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協(xié)調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資源,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這就需要各級黨委部門、組織部門、宣傳部門、教育部門等分工合作,建立完善相關人才選拔培養(yǎng)機制,組建思想素質過硬、理論素養(yǎng)深厚、專業(yè)水平精湛的研究隊伍、宣傳隊伍、教育隊伍,并采用定期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隊伍的綜合素質。
3.建立健全獎懲補償機制
要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就離不開制度化的獎懲機制。獎勵機制有利于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懲戒機制有助于人們自覺克制、抵制不良行為。為此,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關機制,對積極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給予獎勵和表彰,對那些背離或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要嚴懲。另外,還要完善道德補償機制,對那些先進典型和道德模范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補償,避免出現(xiàn)“英雄流血又流淚”“好人沒有好報”的現(xiàn)象。營造出人人爭當好人、人人愿做好事、人人敢于擔當?shù)牧己梅諊?,激勵人們積極、自覺地學優(yōu)、效優(yōu),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深地融入日常生活。
總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并非一日之功。這要求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既要教育宣傳、利益激勵、榜樣帶動,也要推進實踐養(yǎng)成和制度完善,從而形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在多方合力、共建共享中增進價值共識,深化認同,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1).
[2]赫爾曼·哈肯.協(xié)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凌復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前言.
[3]王學儉,李曉莉.論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J].甘肅社會科學,2014(3):215-218.
[4]吳瓊.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話語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14-117.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3.
[7]A.班杜拉.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上冊)[M].林穎,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3.
[8]孟軻.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主體[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4):21-31.
[9]李瀟穎.元認知對成人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9):161-162.
[10]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2016.
[11]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當前社會病態(tài)調查分析報告[J].人民論壇,2014(25):16-20.
[1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3]習近平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強調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N].人民日報,2016-0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