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伊香蕉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 資訊平臺 > 第二期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教學要注意的幾個關系

                2017-05-02     來源: 《復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作者: 高國希

                【摘要】做好“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教學工作,需要處理好本科和碩士課程的關系;專題性與系統(tǒng)性的關系;研究當代社會問題的學術性與政治性的關系;教師主講與師生互動的關系,把握好中國話語與世界文明的關系,處理好《教學大綱》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關鍵詞】“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教學;專題性;學術性
                【作者簡介】高國希,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0433)。
                【原文出處】《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京),2016.2.122~124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博士研究生全面理解和系統(tǒng)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運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把握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其一定的特點。作為教學大綱的編寫者和課程的教學實踐者,筆者認為,做好“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的教學,在認真分析博士研究生理論課教學特點與規(guī)律的基礎上,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處理好與本科、碩士課程的關系
                “05方案”實施已經10年?,F在的內地一年級博士生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培養(yǎng)出來的。他們經歷了本科階段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育,經歷了碩士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教育。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作為國民教育系列中最高層次的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就不能是同水平的重復,而是要螺旋上升,實現“步步高”。這與本科、碩士階段的課程既有聯系又是深化。本課程要站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觀察分析當代世界,是當代世界視野中的中國話語,要注意引導博士研究生把握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當代世界重大問題的分析與回答,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與貢獻,中國發(fā)展對世界發(fā)展的貢獻與啟示等。
                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訓練他們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思想敏感性,訓練學生從其本身專業(yè)的視角來思考世界和中國發(fā)展中面臨的緊迫問題。比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種利益關系復雜深遠,如何清醒地保持民族精神、國家意識,擁有愛國主義情懷?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復雜變化,各國自身的問題與全球的問題交織在一起。世界和中國如何應對?我們應對的立場是什么?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努力實踐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當今人類面臨許多共同問題,盡管不同的人群之間存在許多矛盾,甚至發(fā)生摩擦沖突,但這些共同的問題把人類的命運聯結到一起。如何使人類擺脫戰(zhàn)爭、擺脫貧困、擺脫疾病、擺脫多種自然災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景,共同的利益促使各國發(fā)展相關的命運共同體。中國貢獻了自己的智慧,主張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摒棄零和游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fā)展時促進共同發(fā)展。在發(fā)展與安全的問題上主張以可持續(xù)發(fā)展來促進可持續(xù)安全,維護發(fā)展的多樣性和協調性,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fā)展。這樣就容易講明中國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世界的觀點和立場,使博士研究生看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意義與價值,激發(fā)其求知欲。
                二、處理好專題性與系統(tǒng)性的關系
                這一課程是以專題方式呈現出來。課程涉及八大專題,分別就當代世界的經濟政治格局、當代發(fā)展、社會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當代科技、社會思潮、當代資本主義、當代社會主義等主題,進行前沿性的探討分析,還有一個總攬性的、高屋建瓴的“導論”。這八大方面的內容,由一位教師全面深刻地獨立講解是不可能的,需要根據團隊成員各自的專業(yè)背景與專長,分專題逐一引領講解。教材的編寫和修訂保證了教學大綱的專業(yè)性、政治性。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各?;旧弦彩歉鶕R結構來組建強有力的團隊,在教師個人專題研究的基礎上,講解好所承擔的章節(jié),給學生以最新的收獲。
                專題講授的優(yōu)點是術業(yè)有專攻,可以把握到最新前沿,鉆研到最深層次。但缺點也是明顯的:對學生而言,每一講換一位教師,相互之間的連貫性欠缺,彼此照應上難免不足,給學生一種凌亂的感覺。同時也由于不同的教師,在把握專題內容上也會有不同的側重,專題講授的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那么,這一課程的全局性、系統(tǒng)性不足的弱點如何防止和克服?這需要加強集體研討備課,統(tǒng)一提出課程要求,強調哪些要點是必須講授的,哪些是可以個人發(fā)揮的;對于重點和難點,需要集體研討,以集體的智慧,提出難點解疑析惑。通過這一過程,也使得教師之間對于所授內容有較為詳細的了解,在自己講授中涉及相關問題時,能夠有所呼應,分工不分家,加強整體性、一體化。
                三、處理好研究當代社會問題的學術性與政治性的關系
                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發(fā)展中的許多問題,學術界都在關注,如國際關系,國際經濟、政治,全球發(fā)展與中國發(fā)展,社會治理、生態(tài)環(huán)境、科技前沿、文化、思想流派、女性主義、歷史研究等,這些問題都有著深刻的專業(yè)性、學理性。“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就是以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與研判而自成系統(tǒng)的。但要明確,這門課不是走技術主義路線,分析霧霾,分析減排,分析治理,而是要看到此后潛在的國家利益甚至意識形態(tài)因素。通過講解,使博士研究生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同時,課程講授也是提高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意識的過程。他們在當下及以后的學術研究與交往中,會遇到針對社會政治文化的觀點,在國際學術交往中也有可能會有涉及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信息來源復雜,內容極為龐雜,其中不乏意識形態(tài)傾向的負面所謂“揭秘”。在課程教學中,幫助博士研究生在當代社會研究等方面,樹立唯物史觀,以科學的理論觀察分析社會,建立思想的敏銳性,對于他們的學術成長和學術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處理好教師主講與師生互動的關系
                博士研究生專題課程不同于本科生基本知識和價值觀養(yǎng)成,更多在于探索和研討,旨在提高運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去分析現實社會的能力。博士研究生的這一專題課程有著濃厚的探索性和前沿性特點。發(fā)揮博士研究生的專業(yè)特長,組織好其自身的討論,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授課班級基本上由來自多專業(yè)的學生組成,有著專業(yè)多、人數多的特點,使得教師難以組織社會實踐。但可以發(fā)揮其專業(yè)特長形成既分又合的研討方式。一個大班,在開學伊始,就組織博士研究生根據興趣選擇某一專題組,分組認領時盡可能考慮各個專業(yè)之間的互補,人數上盡可能大體一致,要求自己討論決定出組長,分工進行專題報告的資料搜集、觀點提煉、匯報交流方案、PPT制作,要求學生思考如何從專業(yè)的角度對之進行深化。匯報交流后,由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問、評論,教師給予點評指導提升,就面上的共同問題和個別的具體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統(tǒng)一認識。進行班級交流之前,各小組應當有預討論,小組分工及表現應當成為平時成績的重要影響因子,注意給分的公正合理,防止組員搭順風車。
                在組織和點評時,應注意防止兩個傾向:一是博士研究生僅從自己的專業(yè)技術視角,從本專業(yè)所涉及的領域來探討問題,完全“中立”“客觀”“超然”于道路、制度、理論,使得對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的復雜問題簡單化、情緒化;二是防止不問技術、專業(yè),專注于國家意識形態(tài)標簽化、簡單化,把所有的問題簡單地全部歸結為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因素,這樣會適得其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要體現出科學性、邏輯性、理論性、實踐性,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口號,貼標簽了事。對于博士研究生,更加需要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講透,把當代中國進行的火熱的改革實踐,應對世界復雜局勢的大智慧講透。
                五、把握好中國話語與世界文明的關系
                本門課程是為了幫助博士研究生正確認識與處理好中國發(fā)展和世界發(fā)展的相互關系,推動兩者的良性互動。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深刻把握當代人類社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順應和引領時代發(fā)展,使自己觀察分析當代社會能夠有一個科學的方向,理解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仍然存在的國家意識、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如何觀察當代世界經濟政治總趨勢和基本特征,如何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結合上把握中國發(fā)展與世界發(fā)展的關系、作出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的正確決策,這些都是理論上和實踐中的重大課題,應當高度重視,給博士研究生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講解時,要處理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文明趨勢的關系。筆者理解為,這門課的主線就是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來觀察分析世界的發(fā)展與中國的發(fā)展,使學生明白,21世紀仍然面臨著道路的選擇。中國發(fā)展,既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又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有世界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ǎng),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1](P262)通過課程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的道路,沒有現成的模式可走,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來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發(fā)展又造福于世界。這一道路的成功,造福于中國人民,也造福于世界。中國的發(fā)展,確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帶給我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對于世界的貢獻表明,只有通過發(fā)展,才能解決發(fā)展中的問題。這里需向學生講明,“發(fā)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guī)律的科學發(fā)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guī)律的包容性發(fā)展”。[2]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這一重要論述,是對中國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科學把握和理性思考,也是對世界發(fā)展的一種新視野。我們推進的包容性的增長理念,要求增長對多方有益,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fā)展;秉持長遠思維,追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方面協調發(fā)展?,F在,我們又在新的階段總結提高,進一步完善發(fā)展理念,提出破解發(fā)展難題,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需要樹立和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的理念。這些發(fā)展理念,已成為關系我國發(fā)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由此,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發(fā)展道路積累的經驗對世界所具有的借鑒意義。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現在我們干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從未干過的事。這場改革不僅影響中國,而且會影響世界”。[3](P118)中國自身發(fā)展的偉大實踐,不僅以眾多的物質產品使世界受益,而且也正在為世界特別是發(fā)展中、轉型中的國家,貢獻著我們自身道路與理論的成功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堅定的信心,這正是這門課程所要起到的效果。
                六、處理好《教學大綱》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本門課程有著高度的綜合性,博士研究生的學習特點又要求本門課程有著很大的發(fā)揮空間。任課教師需要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和才能,及時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成果,及時跟蹤捕捉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在相關方面的最新進展,予以深刻的、有說服力的闡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大綱》是博士生課程的基本遵循,無論是授課的基本觀點,還是主要脈絡框架,都應當按照教學大綱所涉及的問題,結合博士研究生的實際予以創(chuàng)造性的闡釋。教學大綱的章節(jié)安排,內容框架,章前的“教學基本要求”和章后的“分析與思考”題目,編寫專家組均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討論,對于把握這一章的基本內容和重點難點,有著很強的指導性價值,應當成為教師讓學生掌握的基本內容。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引領中國經濟巨輪揚帆遠航——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述評[N].人民日報,2014-08-15 (1).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版權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90536  京ICP備10054422號-1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2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