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伊香蕉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 資訊平臺 > 第四期

                試析“綱要”課程教學如何把握中國道路的探索主線

                2017-04-28     來源: 《復印報刊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作者: 雷江梅

                【摘要】“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是圍繞中國近代以來的兩大歷史任務,并將“中國道路的探索”作為教學主線的。因此,站在世界歷史的視野關注近代以來中國道路探索的歷程,需要打破現(xiàn)有的教材結構,將一百多年的歷史按照大學生已有熟悉的經驗劃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即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探索階段、初見成效及經歷曲折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階段、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階段。同時,需要將中國道路的探索放到世界不同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模式的視域下去比較研究。
                【關鍵詞】中國道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主線
                【作者簡介】雷江梅,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武漢  430070)。
                【原文出處】《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武漢),2016.8.42~44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BKS01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13YJC710015)、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基金項目(2015 VI024)、武漢理工大學教研項目(2012084)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講清、領會中國人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進行的道路探索歷程??傮w而言,當代大學生對于中國道路探索歷程的了解是不夠清晰、不夠深入的。因此,需要用學理性的分析建構一個科學的研究框架,從而指導大學生更好地學習“綱要”這門課程。
                一、如何把握“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主線
                回顧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以來的歷史,學術界通常以鴉片戰(zhàn)爭為分水嶺,中國從此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成為那時的中國人不得不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20世紀下半葉不少學者產生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只有一個主題——現(xiàn)代化。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大否定了這一看法,近年來學界對于這一問題豐富的研究成果也徹底證明了這一偽命題。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本質和主流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的仁人志士英勇奮斗、艱苦探索從而救亡圖存、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展開艱苦而又曲折的斗爭,歷經幾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從而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和改革,擺脫極度貧弱走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可以認為,貫穿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主線是人民群眾、仁人志士、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道路進行的曲折探索。
                近代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之間有怎樣的關聯(lián)?毋庸置疑的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必須首先要為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革命。前一任務“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為后一任務“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前面的革命是為后面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掃清障礙,后面的建設是對前一任務的發(fā)展和超越。[1]不難看出,不論是已經在1949年完成的前半段任務,還是一直延續(xù)到當下正在進行的后一段任務,貫穿的都是中國近代以來的仁人志士、中國共產黨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走何種道路的努力、嘗試,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還能不斷求索,最終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一條新路。
                因此,打破教材界限,將中國道路的探索作為主線貫穿到綱要課程教學中,并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昨天與今天相關照,可以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國史、國情;領會中國道路探索歷程中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從而走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正確性。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要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近代以來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回首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得出的堅定結論。通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學習,回顧歷史深入了解中國道路的探索歷程,對于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使命的大學生來說意義重大而深遠。
                二、用何種視野去關注近代以來中國道路探索的歷程
                中國道路是中國問題與全球化進程在當代條件下互動的產物,要引導大學生站在世界歷史的視野下關注中國道路探索的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向世界各種發(fā)展模式、發(fā)展道路學習從而取得的根本成就,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走出來”總結出了探索這條道路背后歷盡的艱辛:一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持續(xù)60多年的探索;三是深刻總結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四是傳承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3]這一概括蘊含著世界歷史眼光下對中國道路歷程的回顧。近現(xiàn)代中國四個關鍵選擇影響并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面對列強的堅船利炮,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少仁人志士一次次抗爭,諸如康有為、梁啟超倡導的戊戌變法、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旨在擺脫舊中國落后、專制的現(xiàn)狀,卻都以失敗而告終。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十月革命為中國人接受新理念創(chuàng)造了條件;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終于在1921年登上歷史的舞臺,中國革命進入新的階段;這是第一、二個選擇。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十年,中國共產黨歷經血雨腥風的革命洗禮,帶領人民群眾終于擺脫了受侵略受欺凌的屈辱歷史,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xiàn)了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誕生的新中國經由社會主義改造踏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征程;這是第三個選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開展了糾正歷史航向的思想斗爭,將目光投向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fā)展機遇,作出了謀劃中華民族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抉擇——改革開放,從此中國共產黨踏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征程,領導全國人民展開了這場新的偉大革命;這是第四個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十多年開拓、拓展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認識自身發(fā)展、認識世界,使得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的建設取得輝煌成就,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tài)自立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得到了世界的公認。
                中國道路的探索不是閉門造車,是在世界各種發(fā)展理念、道路探索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逐步展開的。論述中國的問題,離不開以世界歷史的眼光來審視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也即是說時代特征、國際格局、世界大勢是中國道路開拓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參照系、重要的依托。站在全球化這一人類世界歷史發(fā)展新階段的視野,加強對中國道路的思考和總結,不但能幫助大學生更為恰當?shù)胤治鲋袊酝奶剿鹘涷?,而且有利于立足于現(xiàn)實和未來推動理論和實踐的新發(fā)展。
                三、用何種研究方法梳理近代以來中國道路探索的歷程
                直到最新版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材,所有版本采取的編寫方法基本都是把整本教材分為上、中、下三編。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即1840年到1919年)是上編,;從五四運動(即1919年到1949年)到新中國成立,也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中編;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即1949年以來的歷史)是下編。這樣的三個部分對于大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個難點。如果將一百多年的歷史按照大學生已有熟悉的經驗劃分階段,按照中國道路探索的歷史任務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道路探索階段,二是初見成效及經歷曲折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階段,三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階段,更容易被大學生接受。
                將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也即是中國道路的探索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同時每個大的階段又可以按照彼時主要歷史事件劃分為若干小的歷史階段。第一個大的階段是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道路探索階段,時間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階段又可以根據(jù)其他階層與中國共產黨分別對國家出路的探索劃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1840年至1921年近代中國農民、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對國家出路的探索,這里面包含三個歷史時期:出路探索與民族意識的覺醒時期(1840年到1894年)、改良道路與民主革命的探索(1894年到1911年)、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11年到1921年);其次是1921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道路的探索,這里面包含三個歷史時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1年到1937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1937年到1945年)、為統(tǒng)一中國而奮斗(1945年到1949年)。第二個大的階段是初見成效及經歷曲折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階段,時間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改革開放。這一階段又可以根據(jù)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對中國道路的探索劃分為兩個歷史時期,首先是1949年至1956年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向社會主義道路的過渡階段;其次是1956年至1978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的中國在道路探索中經歷曲折。第三個大的階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階段,時間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這一階段又可以根據(jù)一脈相承的四大領導集體分別對國家道路的探索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首先是1978年至1992年鄧小平理論與改革開放新局面的展開;其次是1992年至2002年“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改革開放跨世紀發(fā)展;再次是2002年至2012年科學發(fā)展觀與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最后是2012年以來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四、中國道路的探索是否應該放到世界不同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模式的視域下去比較研究
                通過開展比較研究——比較中國道路探索歷程中各種社會力量的政治主張,比較不同建國方案,比較各種社會思潮,來揭示與“四個選擇”有關的問題,決定著“綱要”課是否講出水平、講出深意??梢酝ㄟ^走出書本、擴展視域,將中國道路置于人類世界發(fā)展道路的框架里進行比較研究更能使教學內容豐滿,更具說服力,也更易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從而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與走好這條道路的自覺。
                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意味著在世界多種發(fā)展模式、發(fā)展道路中,這條道路有其適合中國國情的優(yōu)越性。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發(fā)展、繼承、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脈相承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及優(yōu)越性在于不僅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還對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進行了吸收借鑒,它是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近些年來,一些人鼓吹中國應該選擇新自由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道路,實質上都是希望中國放棄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改弦易轍,走資本主義道路。然而放眼現(xiàn)實世界進行橫向比較后我們看到,歐美一些國家仍然還未走出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的陰霾;也有不少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發(fā)展中國家陷入發(fā)展陷阱;一些國家(西亞、北非)政治動蕩、社會混亂;唯有中國的發(fā)展穩(wěn)中有進。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是中國人民選擇的、中國歷史決定的一條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道路及其他發(fā)展道路的康莊大道。
                中國的現(xiàn)代化道路就是中國不斷向世界各國學習,借鑒和吸取世界各國發(fā)展的經驗,不斷在實踐中開拓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超越的道路。首先,中國道路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模式的超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科學命題的形成和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對“蘇聯(lián)模式”予以反思與超越的結果。不得不承認,中國道路曾經對蘇聯(lián)模式的借鑒和學習,但學習借鑒不是照搬,而是取彼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完善、不斷超越的歷史過程。其次,是中國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相比較的優(yōu)勢。中國道路把中國作為主體,把社會主義作為堅定不移的發(fā)展方向,否認了以西方資本主義為主體和中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普世性”。這條道路越來越備受世人關注,也越來越展現(xiàn)出它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yōu)越性。再次,是中國道路與民主社會主義的區(qū)別。作為不同的政治道路,在如何對待科學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如何對待資本主義的問題上以及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它們之間的原則界限涇渭分明。
                總之,引導大學生把握一條主線“中國道路的探索”來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這門課程,有助于大學生理清中國近代以來的中國仁人志士為完成歷史任務而進行的探索歷程,突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道路探索歷程中所起到的重要的歷史作用,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打好心理認識基礎。需要重視的是要將歷史線索的梳理、歷史知識的學習與大學生自身思想理論素質的提升聯(lián)系起來綜合評估和考量逐步取得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沙健孫.關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材的解讀[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2]習近平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全文[N].人民日報,2013-12-27.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4]虞云耀.中國道路具必然性最大考驗來自中共內部[J].求是,2014,(1).

                版權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90536  京ICP備10054422號-13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02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