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伊香蕉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延安精神進校園·紅色基因共傳承:艾平率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和“延河聯(lián)盟”高校代表到人民大學參觀調(diào)研

                2021-05-08     來源: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wǎng)     作者: 未知

                3月19日,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艾平來中國人民大學調(diào)研,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付來,黨委副書記鄭水泉,副校長劉元春、杜鵬、朱信凱,黨委副書記齊鵬飛,副校長胡百精出席活動。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劉建、李勇庫、耿焱和“延河聯(lián)盟”高校領導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勇,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鄒吉忠,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趙剛以及中延會辦公室、文化青年委員會、組織聯(lián)絡委員會,《中華魂》雜志社,“延河聯(lián)盟”高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校史展及家書主題展覽。
                當天下午,靳諾、吳付來還前往了北京理工大學,與中延會和“延河聯(lián)盟”高校的同志們共同參觀了北理工校史館和國防科技歷史展廳。本次參觀調(diào)研活動標志著中延會與“延河聯(lián)盟”高校聯(lián)合舉辦的慶祝建黨100周年的“延安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此前,3月16日,在“延河高校人才培養(yǎng)聯(lián)盟”成立兩周年之際,“延河聯(lián)盟”紅色育人基地揭牌儀式暨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在延安大學舉行。靳諾作為研究會代表,同時也作為“延河聯(lián)盟”高校領導首先發(fā)言。她表示,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等誕生于抗日烽火中、具有紅色基因的大學是“延河聯(lián)盟”高校共同的起源?!把雍勇?lián)盟”高校誕生、發(fā)展與壯大的過程,是我們黨親手創(chuàng)辦、不斷探索新型高等教育的縮影。作為“延河聯(lián)盟”高校,責無旁貸要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方面,特別是推動延安精神進校園方面,走在最前列、爭當排頭兵。
                靳諾表示,推動“延安精神進校園”要注重大中小一體化探索,圍繞三方面做好文章:一是上好“大思政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樹立“大歷史觀”,培養(yǎng)青年學子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三是要培育“大擔當者”,引導青年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前行道路上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靳諾作為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和“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的負責人建議,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成員單位首站到延河聯(lián)盟發(fā)起學校北理工校史館參觀學習。之后,加強交流互相學習了解各校的歷史及其發(fā)展歷程。
                在中國人民大學,艾平一行首先參觀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中心研究員王易匯報了中心的有關情況,介紹了中心在教材編寫、平臺搭建、活動舉辦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靳諾指出,作為從延安走來的高等學校,我們要把延安精神凝練好、闡釋好,這既是推動延安精神進社會、進校園的前提,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一件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大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提供的高校思政教育備課平臺既服務了全國的高校教師,也輻射了全國各地的學生,延安精神如果能夠通過該平臺得到闡釋,就能擁有更大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受益。
                艾平詳細了解了該平臺的使用方法、覆蓋范圍等情況,肯定了中心在推進高校思政課程建設、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上所做出的貢獻。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陜北公學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于陜西延安創(chuàng)辦的干部學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致力于學習、研究和宣傳延安精神,雙方同根同源,具有共同的歷史使命。
                隨后,艾平一行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聽取研究院院長秦宣對研究院成立的歷史背景以及現(xiàn)在的機構設置、人員組成等情況的介紹;并與其他中延會成員及“延河聯(lián)盟”高校領導共同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校史展及家書主題展覽。
                在校史展廳,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賈鐵英詳細介紹了學校從1937年至今的輝煌辦學歷程。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是誕生于抗戰(zhàn)烽火中的陜北公學及后來的華北聯(lián)合大學、華北大學。陜北公學由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親手創(chuàng)建,是我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具有國民教育性質(zhì)的大學,被譽為“革命的先鋒隊”。毛澤東同志曾盛贊陜北公學:“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陜北公學扎根于延安,其所凝聚、傳續(xù)的延安精神,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思想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黨新型高等教育思想基礎和精神起點。艾平一行認真參觀了校史展,并不時與學校領導、講解員互動交流。在校史展廳的最后,習近平總書記為學校80周年校慶發(fā)來的賀信,更加鼓舞和激勵了大家。
                參觀校史展后,艾平一行還參觀了博物館舉辦的精品文物特展和《“奮斗?啟航”紅色家書展》。在陳獨秀致李大釗、胡適的信札前,艾平一行駐足觀看、閱讀信札,體會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人的思想光芒;在成仿吾五譯共產(chǎn)黨宣言的展柜前,大家共同向這位陜北公學校長、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致敬。《“奮斗?啟航”紅色家書展》是人大博物館為迎接建黨百年部署的特別臨展,展覽通過數(shù)十封革命領袖、時代英模乃至普通黨員的家書,展示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奮斗風采。人民大學博物館家書研究專家向艾平一行詳細介紹了相關內(nèi)容。
                “延河高校人才培養(yǎng)聯(lián)盟”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延安大學等9所誕生于延安的高校組成的聯(lián)合組織,旨在積極探索院校合作機制,推動校際資源共享、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互派、課程互選,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進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機制,探索獨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延安精神”是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留下的光榮傳統(tǒng),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結(jié)晶,是我們克敵制勝的堅強精神支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更是中華民族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于1990年5月18日成立。研究會匯集了大批從黨政軍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高、中級領導干部,國內(nèi)知名專家學者,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子女和熱心弘揚延安精神的中青年同志?,F(xiàn)有會員1000余名。2020年9月19日,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六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來賀信,向大會的召開和研究會成立3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向所有致力于弘揚延安精神的同志們致以誠摯問候。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同志在此次會員大會上當選中延會副會長。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要求。知來路,不忘初心;明前路,砥礪前行?!把影簿瘛睂儆跉v史,也屬于新時代。延河高校人才培養(yǎng)聯(lián)盟自成立起就以“延安根、延河魂”為精神原點,以同心求發(fā)展,以紅心筑未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面向全國高校發(fā)出倡議,“延河高校聯(lián)盟”率先響應,開展“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
                傳承延安魂,學習理論精神。將學習“延安精神”作為各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開設學習“延安精神”通識思政課,提高人才思政水平;設立“延安精神”相關研究課題,凝結(jié)有高等教育特色的研究成果。
                重走延安路,鍛造實踐能力。利用延安革命舊址現(xiàn)場教學點,面向廣大學生、教職工,特別是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現(xiàn)場教育活動;積極支持校內(nèi)黨群組織,團學組織到延安地區(qū)開展社會實踐和調(diào)研活動。
                永續(xù)延安情,講好延安故事。開展校園原創(chuàng)文藝演出活動,生動講述延安故事,提高”延安精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加強“延安精神”文化衍生品的創(chuàng)作和推廣,通過互動交流,在更大范圍傳播“延安精神”。
                ?

                ?

                友情鏈接: 中華魂 陜西延安中學

                版權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京B2-20190536  京ICP備10054422號-13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02480號